诗歌涂色:米斯特拉尔《大地的形象》
以前我没有见过大地真正的形象。大地的模样象是一个怀里抱着孩子的女人(生物偎依在她宽阔的怀抱)。
我逐渐明白了事物的母性。俯视着我的山岭也是母亲,
黄昏时分,薄雾象孩子似的在她肩头和膝前玩耍。
现在我想起了溪谷。溪底的流水给荆棘遮住,还看不见,只听得它潺潺歌唱。
我也象溪谷;我觉得细流在我深处歌唱,被我身体的荆棘遮住,还没有见到光亮。
简介: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1889-1957)智利女诗人。出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北的维库那镇。她自幼生活清苦,未曾进过学校,靠做小学教员的同父异母姐姐辅导和自学获得文化知识。1945年,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位获得该奖的诗人。
2. 贺兰有匈奴,母亲抱着儿子面向苍天
今天,在银川这座城市,抬眼望见瓦蓝色的贺兰山与瓦蓝色天空,坚硬而又柔美地融合为一体,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匈奴的女人昂首向天、双膝跪地的祷告。母亲的阳光在那个时候铺满大地,是天上地下的吉祥。
匈奴女人的时代距今已近两千年,母亲的情爱与心却一直离我们不远。
这是一个女人的传奇,一个匈奴女人的传奇。
《北史》:魏献明皇后贺氏(351年―396年),鲜卑族,东部大人贺野干(一作贺野于)之女,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生母。公元376年,前秦消灭代国,贺氏与道武帝以及旧日臣属避难向北迁徙(逃跑)。不久(没多长时间),高车突然来掠夺,贺氏坐车与道武帝躲避高车向南走(与臣下分开,向反方向进行)。中途,车轴失去销钉,贺氏有些害怕,朝天祷告说:“国家的后裔,难道在这里灭绝吗!希望神灵扶助。”随后,顾不了许多赶车奔驰,(没想到)车轮(因为她的祷告)端正而不倾倒,(竟然)行走了一百多里,到七介山南面而得以避免祸难(终于安全了)。
这并不是传奇的全部,匈奴女人贺氏传奇的全部。母亲总能让自己和爱同时成熟,走过去,上升的台阶是理性,装扮它的却是被打磨过的心境。
《魏书》:初因迁徙,游于云泽,既而寝息,梦日出室内,寤而见光自牖属天,欻然有感。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贺氏到处迁徙逃跑,有次途中休息,她梦见太阳从室内升起,一道光芒自窗射向天空。梦醒后,贺氏感到自己肚子里动了动,像是*了。
阳光的赐予,就像贺兰山上的“太阳神”。它更为神奇的是,在贺氏生拓跋珪的371年七月初七日夜里,又有一道光芒照耀夜空(以建国三十四年七月七日,生太祖于参合陂北,其夜复有光明)。
母亲、阳光、天空、大地、孩子,在贺氏的世界里构筑了神奇的梦幻空间。这里空间里,贺氏与贺兰山同姓。有了生,有了灵,阳光、天空和大地因为母亲和孩子而充满灵性。贺兰山的历史伴随着一个女人,成了一部向生的历史。
贺兰部,又称贺赖部,中国古代部族,原依附于匈奴,在拓跋部兴起时,与拓跋部有姻亲关系,成为重要贵族。贺兰部的后代在后来成为形成契丹部落的主干,之后逐渐汉化,融入汉族中。
那就是曾经的太阳和日子,谁都没有想抓住它,但贺兰山却急于把一个女人的故事哭出来。贺兰山之名,最早根蒙古人实在是没有多少关系,皆因鲜卑贺兰氏人曾居住于此。
鲜卑贺赖部其实是一个匈奴的部族,贺氏的父亲贺野干曾经是这个部落的首领,早年贺野干和匈奴铁弗部刘卫辰、南部大人刘库仁一起守卫代国三面,是代国的中流砥柱之一。宋代历史学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疏中说“兰、赖语转耳”。
当代山西学者殷宪研究确证,贺赖是破多罗、破多兰简称多兰之名的口语音转,又异译为贺兰等,均为鲜卑族支破多罗部族名和姓氏。在古代鲜卑族语言中,“贺赖”即为“忠贞”之意。在我们的心里,贺兰山还渗漏着母亲的露珠,一颗颗,汇流成河。大河奔涌,如山上的松涛声。
《元和姓纂》第三十八卷贺兰氏条中说:“代居元朔,随魏南迁河洛。魏以忠贞为贺兰,因命以氏。”贺赖部族忠实于自己所属的氏族部落,历任酋长屡次率领部族为拓跋部效忠,并与拓跋部世代姻亲,因此被拓跋部酋首称作“贺赖”,以嘉奖其忠实,该部即因以为部族名称,后以“贺赖”为姓氏,称贺赖氏,汉音注为“贺兰氏”,其部族称为“贺兰部”。
贺兰部后来成南北朝时期以拓跋部为核心的北魏王朝中拓拔氏皇族以下八大王公贵族之一,世代为拓跋部的姻亲,在整体的权势地位上仅次于丘穆陵氏、步六孤氏,排在第三位。
就这样,贺兰山因为一群人有了一层鲜为人留意的意思——忠贞。
贺氏出逃后,好不容易落下了脚,有人却要陷害拓跋珪。得到消息后,贺氏在帐房摆下宴席,请来要要陷害拓跋珪之人,将他们灌了个大醉,趁机让拓跋珪离开。第二天一大早,贺氏来到马圈,故意惊动马匹,开始坐在地上大哭:“我的儿子呢?我的儿子昨天就在这里,现在怎么没了……一定是你们把他给*了……他怎么就不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