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的含义是什么意思,宁夏的别称和由来

首页 > 机动车 > 作者:YD1662024-01-25 16:47:35

战争总是让人伤怀的,而今天某些人把李元昊称为西夏开国皇帝这种说法可能多少有些问题,元朝人没有为西夏修专史一条重要的原因在于西夏作为辽宋金的藩属国地位,并不合封建史家的正统观念。

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今宁夏银川南郊筑坛,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称大夏(史称西夏),但他这个皇帝一直得不到宋朝的认可,为此,李元昊向宋朝发动了多次进攻。其中,较大规模的战争主要有三次:即三川口战役(1040年)、好水川之战(1041年)、定川寨之战(1042年)。这三次战役都以李元昊大获全胜告终。之后双方开始和谈,并于1043年成了协议,即李元昊以“夏国主”的名义向宋称臣,但在“大夏”内部可以称作皇帝(帝其国中自若也)。

这就是说宋朝并没有把李元昊当作“皇帝”看待,在宋廷李元昊仍然是臣子,不过享有皇帝的某种特权而已。同样,辽也不把李元昊当什么帝王,1031年,辽圣宗将宗室女兴平公主嫁给李元昊,辽封李元昊为驸马都尉,晋爵夏国公,又封夏国王。

弄错了或者弄对了,谁都报不准接下来的节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尘埃落定,也可以修改尘埃,因为历史就在尘埃,细节得要花大力气。在这里,李元昊也就是王、公这个级别,距“帝”还差得很远。

蝴蝶拍打翅膀也能打断木头,就像有背景的女人常常能让很多人的命闪烁在刀光中。兴平公主是辽宁国后来的辽兴宗的姐姐,这位大国公主是李元昊的第二个老婆,嫁到西夏后,李元昊对她十分冷淡,两人感情不和,最终因其离世而引发夏辽战争。

1044年,辽兴宗亲率骑兵10万,分三路渡过黄河,直入西夏境400里。李元昊自知不是辽军的对手,率兵退守贺兰山,开始向辽兴宗谢罪请和,有意拖延时日。他一边撤退一边采取坚壁清野的对策,致使辽军危困之境,随后纵兵突袭辽军。老天在这时也帮了他一个大忙,双方交战难解难分之时,忽然狂风骤起,飞沙扬尘,暗无天日,辽军被沙迷目,阵中大乱。李元昊乘机猛攻,辽军大溃。

此役,李元昊军俘获辽驸马都尉萧胡覩和近臣数十人,辽兴宗仅跟从数骑逃出。之后,李元昊立刻遣使同辽讲和,同时又向宋朝献俘。某些史家说从这时起,就意味着宋、辽承认了李元昊的皇帝地位,但这只是个人层面上推断出来的“意味”,讲和与献俘有力地说明了“大夏”与宋、辽之间的关系仍然维持原状。李元昊虽然取得了与宋、与辽战争的胜利,但他仍然是宋朝之臣,辽之“夏国王”,一个“非法皇帝”。

因为这个,西夏只能在《辽史》、《宋史》、《金史》中以《西夏外纪》、《夏国传》、《西夏传》的形式出现。一个地方小政权而已,元人为专不其修史的做法是对的。

宁夏的含义是什么意思,宁夏的别称和由来(17)

李谅祚,李元昊的儿子,西夏第二个王,即位时才1岁,由其母没藏氏掌握朝政。在大将漫咩等的支持下诛*舅父没藏讹庞及其家族,结束了没藏氏专权的局面。他的王后梁氏,一个汉族女人,为他了一男一女。公元1067年,21岁的李谅祚因和北宋作战受伤,伤重而亡。第二年,只有7岁的李秉常继位,梁氏升格为皇太后,代替儿子摄政,成为西夏王朝的执掌人。

梁氏要大干一番“事业”的机会来了,但党项人不可能看着自己的权力被一个汉女完全操持,一些贵族开始站出来反对。对此,梁氏采取的方式是迎合、巴结,把自己和其他汉人一起党项化。下令废除西夏所实行的一切汉化措施,重新废除汉礼,恢复党项蕃礼。如此一来,党项豪族成了真正的“贵族”,开始胡作非为,大肆掠财,弄得民穷财尽,民怨沸腾。梁氏明知弊端何在,为转移民众视线,她竟然借口宋朝不许换回绥州和不许宋夏私市为名,撕毁此前订立的宋夏和约,数次发动对宋朝的战争。

一个女人的利欲熏心暴露无遗,西夏民众再次被抛入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公元1076年,年满16岁的李秉常亲政,但权力仍然被牢牢把控在梁氏的手中。人其实可以刺伤很多人的,但当天真的落下来,心痛里就会有花开,点着的光彩也便实实在在。公元1085年,梁氏死时却留下了这样的临终遗言:“世受朝廷封爵,恩礼备隆。今虽边事未已,属纩之后,急宜奉遗以进,示不忘恭顺之义,虽瞑目无憾。”

意思是,我们(西夏)世代受宋朝封爵,这份尊崇和恩情是很难得的,现在,虽说边境上的事还有点儿摩擦,但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报告宋朝,以示我们的不忘恭顺之义,这样,我就可以闭上眼睛,死而无憾了。这时候,梁氏这个被称为战争狂人的女人倒是想到了自己是个汉人,想到了宋朝,想到了宋朝给予西夏的恩情。

这更有力地说明,西夏作为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宋人就从来没有承认过其“帝位”的合法性,从来也没有过,其建立者李元昊一直是以“夏国主”的名义向宋称臣的,西夏那些所谓的皇帝、皇后甚至太后,都是被后人违背宋人的意愿一个个硬叫出来的。

宁夏的含义是什么意思,宁夏的别称和由来(18)

李元昊的割据政权辛苦了范仲淹,让他挥诗成泪、落泪成金,这金光芒四射地生长在史书里,为其提供根系与营养的便是今天的宁夏。

历史是美丽迷人的,是多源多流的。《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过去北方草原民族一脉相承的关系。和匈奴这个民族集团一样,鲜卑的民族成分同样十分庞杂,既有东胡系统东部多源的鲜卑宇文部之裔,也有来自多流的匈奴“余种”。东汉永元元年(89年)至永元十七年(105年),匈奴被汉将耿夔击破,北单于逃走后,鲜卑进据匈奴故地,“有十余万落”未逃走的匈奴人加入了鲜卑。这10余万落匈奴人并未继续以匈奴为号,而是“皆自号鲜卑”了。这中间也有着鲜卑贺赖部的影子。

当匈奴“转化”成鲜卑,李元昊认为自己一定是鲜卑人的后裔。史书中说其是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之后,远祖拓跋思恭,在唐朝时因功再次被赐李姓。正是这个原因,李元昊把自己的割据政权叫“夏”,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与匈奴人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政权相同,为区别这两个政权,史家把李元昊建立的政权叫“西夏”。

宁夏的含义是什么意思,宁夏的别称和由来(19)

一方面,中国古代以“夏”为国号的少数民族政权颇多,李元昊与赫连勃勃都有着“认祖归宗”的意思;另一方面,赫连勃勃称夏王,筑统万城都之,公元431年,北魏灭其国,先改统万城为统万镇,不久即改为夏州,而那里也是西夏政权的发祥地之一。而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与鲜卑人有着说不清的关系。

曾经,党项首领(李元昊的同族)被迫降了宋,宋太宗赐其“赵”姓。李元昊的爷爷李继迁当时没有去宋朝,他不接受宋的赐姓,他觉得宋朝的皇帝没有多少出息,在宁夏拉起人马,与宋朝为敌,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仍以唐朝皇帝赐予的“李”为姓。

李元昊继位后,为了强化民族意识,增强党项族内部的团结,争取贵族上层和广大党项部落人民的支持,首先抛弃了唐、宋王朝赐封给其祖的李姓、赵姓,以祖宗为鲜卑拓跋,为了怀念祖先,保持旧俗,他率先自秃其发,剃光头,并穿耳戴重环饰,以示区别。虽说,建立蕃学培养党项统治人才,甚至创制本民族文字,但始终尊崇着“夏”字。

为此,有人给出过这样的“公式”:九黎=上古传说族群=黎民=百姓=华夏=汉;北方游牧 汉=唐;唐 满蒙回=元清;今日中国各民族平等相处、团结一心=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就是“宁夏”的过程。而宁夏作为一个地名、一个地方,是中华各民族在漫长融合史中的一个缩影,是冲突过后现实的幸福与和平。

宁夏的含义是什么意思,宁夏的别称和由来(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