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窑瓷器,代表着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属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官府直接营建。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虽然在宋代瓷器中官窑瓷器只占极少数,但因其高超的烧造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目前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上,宋代官窑瓷器的赝品很多,要鉴别官窑瓷器,还是要从它的胎釉入手。
北宋官窑的施釉较厚,釉质精细,釉面光润,成乳浊状,有玉质感。由于烧造温度比汝窑稍高,故釉面的玻璃质感较汝窑要稍强一些。釉色以天青色和淡雅的青绿色为上品,尚有粉青、翠青和月白等多种。釉面上都有较稀疏的开片,开片呈浅黄色,是官窑窑口所独有的。
为了使釉面成色更美观,胎釉结合更加牢固,在施釉前,常在胎骨上先刷一层深酱色的护胎釉。凡刷护胎釉的瓷器,烧成后底足露胎处就显出酱黑色,而口沿处由于流釉的缘故也呈现出浅紫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一方法一直延续到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是在汝窑和北宋官窑的基础上,于宋王朝南迁后在官窑器的烧造上的又一发展。无论是胎釉还是工艺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承接和发展的关系。南宋官窑器的胎骨,因为加入了杭州当地特有的紫金土,胎质虽也比较细密,然较之北宋官窑要显得差些,里面杂质较多。加之这种土内含铁成分高,又有烧造温度不同等的原因,胎骨的色相也较深,胎色有紫灰、黑灰、黑褐、黑色等多种。南宋官窑多为黑胎,凡垫饼烧圈足露胎的,一般都可看到“紫口铁足”的现象。
先来看北宋官窑,成就中国古瓷器巅峰
故宫博物院藏宋官窑方花盆
北宋官窑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官窑制度的创立
北宋官窑不仅以其出类拔萃的技术和无以伦比的产品傲视群雄,而且还以官窑这种独特的组织管理形式直接影响了后代制瓷业的发展。南宋官窑就是沿袭北宋官窑的体制而设立的,明清两代的官窑也同样是继承了这种模式而各自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官窑的产生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中国古代陶瓷产业的进化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历代的官窑都代表了那个时期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准,并主导了瓷器制作的潮流和方向。
故宫博物院藏宋官窑青釉弦纹瓶
北宋官窑是为烧制礼器而专门设置的一座官控窑厂,由礼制局制造所管理,而礼制局是由宋徽宗设置在编类御笔所内的专属机构。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产品的种类等级,以及皇帝的参与程度,北宋官窑与明清两代的御窑相比都有过之而无所不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御窑,学术界有关“御窑只存在于明清两代”的定论与事实并不相符。
北宋官窑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同时还有发现和收藏的实物标准器相佐证,是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也是迄今为止能够得到证实的第一座官窑。北宋官窑之前是否还有官窑存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从广义上来说,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州县设立和管理的窑作都可以称为“官窑”,而狭义上的官窑仅仅限于由朝廷设立,专为皇帝和皇室生产御用瓷器的窑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御窑。我个人认为对官窑的界定应该有特定的标准和要求,因为从整个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历程来看,官窑无可争辩地占据着行业的领导地位,并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影响力。官窑的这种特殊地位不仅仅是由其官办的性质所决定,最主要还是依靠其远胜民窑的品质和实力来奠定的;官窑实际上就是最高水准和品质的代表,也是皇权和等级的象征。从北宋官窑到明清官窑,历代的官窑本身都具有鲜明的皇家色彩和等级特征,都毫无例外的成为各个时代瓷业的高峰和代表,相对民窑而言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和至高无上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品质和皇权,就不成其为官窑。唯有中央朝廷直接设立并主要服务于帝王的御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窑,只有御窑才拥有远超民窑的实力和能力。其他不具有最高水准,不代表皇家特权,产品质量甚至不如民窑的的各级官办窑场都不能称之为官窑。
故宫博物院藏宋官窑青釉盏托
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各种官办性质的窑作,绝大多数的官办窑场并不是由中央朝廷所设立,而且其技术和产品的品质并不具备领先民窑的实力,许多官办窑厂生产的只是皇宫、皇陵、城墙等建筑用材,例如《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将作监条载:“.窑务,掌陶为砖瓦,以给缮营及瓶缶之器”,这种主要生产砖瓦的窑厂怎么能和宋徽宗朝设立的专门生产国家礼器的御窑相提并论都称之为北宋官窑呢?它们之间有天壤之别,完全没有可比性,更不是同类。如果不做出明确的界定就会出现同一时期或同一朝代会同时存在多个官窑的情况,这就彻底混淆了官窑的概念,也使官窑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在历史上的作用变得微不足道。故意模糊、扩展官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北宋时期的东西窑务及所属窑作都列为北宋官窑,实际上是鱼目混珠,完全脱离了学术探讨的范畴,充其量只是抢夺窑址资源,进行商业炒作的把戏而已。历代历朝只能有一个官窑,只有代表那个时代最高水准的御窑才可以称之为官窑,北宋年间唯有宋徽宗朝设立的窑场才是真正的北宋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