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认知的调整,并不是你情绪爆发的当下能解决的,毕竟当时你在绝望当中,情绪已经完全控制了你,你想改变归因方式也很难。
寻求朋友的帮助,向他人倾诉可以是第一步,但是当情绪被安抚之后,一个人冷静下来时,可以试着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才是长久之计。
说到归因,有些人看到我上面列的那几条,就会有一种 “甩锅” 的警觉。
于是质问我:“你这不是教人推卸责任嘛!”
说到情绪管理,我们不得不承认甩锅是个好方法;但是说到自我否定这件事,它还真的是一种特长。
有心理学家发现,自我否定其实是 “自省” 的一种表现,这样的人遇到事情会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别人;他们 “一日三省吾身”,总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4]
更有趣的是,有研究发现,一个擅长自省的人,往往很善于共情。面对别人的负面情绪,他们比别人更能理解对方,更懂得如何安慰。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自省都是好事,心理学家Joireman 将自省分为两种:一种是反刍(self-rumination),一种是反思(self - reflection)。[4]
举个例子:
今天你去办公室,感觉到周围的同事好像在窃窃私语,你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
平常见到同事小 A,他都会大老远就热情打招呼,今天他却有点冷漠,说了一声 “早” 就过去了。
你这时候开始坐立不安、思绪不宁,越想越觉得同事们对自己有意见、排挤自己。
然后你就闷闷不乐,一天都没心情干活;中午吃饭时间到了,你不敢跟他们一起吃,只好默默自己点外卖。
这就叫做反刍。
而反思则是:你感觉不对劲,回想了一下这几天的工作流程,想想是否有一些让同事误会的地方;然后你私底下主动问了小 A,问他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今天冷冷的,他告诉了你真实的答案……
研究发现,反刍跟人格中的神经质有关;而反思则跟开放性有关。
反刍会让你陷入无厘头的负面情绪里,扰乱生活、降低效率;
而反思会让你更加开放地去思考问题,总结经验,并且取得突破。
所以,如果你经常自我否定,那说明你凡事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让自己多一些反思、少一些反刍,你会发现自己有别人没有的优势。
你情感细腻、懂得共情;
你自律勤奋,成长飞快。
写在最后
写完这篇文章,我意识到那位跟我抱怨的朋友,其实就是一位非常擅长 “反思” 的人。
我们最近一起策划一个活动,活动结束后,她坐地铁回家的路上,竟然就在群里给我们发了自己的总结。
她写了几点自己组织上的不足,并提出了下次的解决方案。
以前我会觉得,她不够自信、太爱否定自己了,每次都会说自己做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现在我明白,她跟我说的时候,其实只是一种情绪的倾诉;倾诉完了,她能够把情绪转化为内省的动力;
她的反思的能力是很多人所不能及的,这也就难怪她的履历这么丰富和优异了。
谁说这不是一种特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