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和副食的区别,南方主食副食一览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5 16:10:51

B 端速冻米面同样具有餐饮渠道易守难攻的特点,厂家渠道控制力远胜于 C 端。虽然在口味、厨 师操作等方面粘性不及调味品,但速冻米面 B 端客户仍具备不轻易更换供应商、看重质量稳定性、 追求性价比等餐饮渠道共性。面对 C 端的商超渠道,货架、面积资源有限,速冻米面的竞争对手 看似是同行企业,但本质上是在于其他商品同台竞技比谁的通路效应更强、坪效更高;而 B 端广 大经销商,是需要依靠头部厂家的拳头产品打开销路。

依托于农批市场的坐商模式是冻品一批商的生意基础,具备强者恒强效应,与头部经销商深度绑 定是重要的渠道壁垒。农贸市场不仅是我国生鲜农产品最主要的销售渠道,也是餐饮端速冻食品 的主要销售场景(即使是通过配送上门的方式,源头也往往是在农贸或水产、冷冻批发市场的门 店或仓库),农贸市场又分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而一个市县往往以一两个家市场作为主要批 发点,由此再流向各社区菜市场、BC超市或大型餐饮终端。在同一个市县内,大型农贸市场或水 产冻品市场的绝对数量是很有限的,核心市场的面积、档口数量也都比较稳定,因此大经销商也 较为集中、具备卡位优势。尽管近年来一批商在经历由坐商向行商、服务商的转变,从档口走向 终端,但生意基础还是在于坐商模式。

聚焦头部经销商、赋能优质一批商去管理服务二批商/终端的战略,也许是速冻厂家平衡渠道控制 力和效率的最优解。以龙头企业安井为例,其“贴身支持”的经销管理体系其实是深度分销和大 商制的平衡。深度分销优势在于对渠道控制力强,核心体现为管住价格,但缺点在于费用投入高、 管理难度大,厂家需要平衡收益和成本,即毛利率提升和销售费用率上涨孰轻孰重。我们上文分 析已经论述了速冻食品并非一个容易通过品牌形象、消费者粘性来获得较高溢价的品类,行业利 润本身也较薄;但速冻食品又非大宗原材料,无法靠绝对的性价比优势自然攫取市场份额,又需 要管理好经销商来推广新品、防止窜货、开发终端等。因此,通过“贴身服务”将大商资源内部 化,是一条已经被安井证明的正确战略路径。

主食和副食的区别,南方主食副食一览表(13)

那么速冻经销商需要厂家怎样的赋能?厂家的“服务能力”体现在何处?我们梳理了速冻领域专 业媒体《冷冻食品》对 100 多家速冻大商的访谈文章,首先试图总结出与其他食品调味品经销商 相比,冻品经销商有哪些共性和特点:

1) 配送和仓储门槛更高:速冻食品要求冷链物流,米面制品运输途中一旦解冻对品质影响明显, 冷链车辆和冷库的购建投资、运维成本均显著高于一般物流。大经销商通过自建冷链仓配, 相对优势会更大。经销商进货的瓶颈是库容和资金,经销商的冷库和资金被头部厂商占据后, 就难以进竞品的货。

2) 推新品的重要性更强:由于竞争格局、产品属性等原因,很多经销商表示速冻食品价格战力 度较调味品更大,对于经销商而言,传统大单品利润空间有限,更多是打开市场、维持客户 粘性的工具,具有差异化、尚未陷入价格战的新品盈利能力显著高于老品,因此推新品的能 力对于经销商良性发展至关重要。新品推广能力背后是把握终端需求的敏感度、服务能力等。

3) 向上游延伸的比例更高:一些小餐饮终端和下沉市场的价格敏感度高,品质要求有限,而对 于一些、大品牌产品性价比优势并不明显的品类,不少大冻品经销商会向上游延伸,建立自 有品牌,通过代工甚至自建产线的方式向中小餐饮供货。虽然这一现象在调味品领域也存在, 但调味品品牌属性更强;速冻食品的产品分布也更加长尾,大厂家留下的缝隙更多,“白牌” 的生存空间大于调味品。

4) 库存波动较小,进货需要冷库有足够容量:由于速冻食品需要在冷库存放,仓储成本相对更 高,因此除旺季备货外,一般 B 端产品库存时间短于常温食品,波动性也更小;进货的前提 是冷库仍有容量;速冻食品消费具有一定季节性,火锅料尤以秋冬季节为旺季,为了提高供 应链利用率,一些小经销商会选择在夏季经销冷饮制品。

主食和副食的区别,南方主食副食一览表(14)

5) 经销商群体和终端需求场景都更为集中:火锅料的终端需求主要集中在涮烤场景,速冻米面 略有分散,但都不像基础调味品一样广泛;冻品大商的经营范围则一般集中在速冻食品、冷 冻食材等,向其他大品类延伸有限,而调味品大商往往同时经销酒水饮料、休闲食品,这造 成速冻经销商这一群体更为细分,头部经销商的稀缺性更强。

更进一步,速冻米面经销商需要什么?高性价比产品和线下高频次的服务。根据《冷冻食品》在 2017 年对全国范围内 230 余家速冻米面经销商的问卷调查,经销商下游主要销售渠道为农贸批发 市场、餐饮店和 BC 类超市,当地市场主要竞争手段为低价促销。在选择代理厂商方面,他们最 看重质量稳定性、价格适中,品牌知名度并非首要考量因素,对于餐饮渠道则会更看重产品性价 比。在与厂家的合作方面,他们认为业务员定期上门拜访是与厂家沟通的最好方式,厂家业务员 提供的销售技巧、促销活动对销售帮助较大。

横向来看,完成全国化布局的安井、三全销售人员数量高于其他调味品企业,与安井渠道战略、 三全 C 端占比高有关。若以“营收/销售人员数量”这一指标来衡量销售人员人效,速冻企业整体 相比调味品更低,千味央厨由于专注 B 端且直营定制收入占比高,人效显著高于其他;若以“销 售人员/经销商数量”这一指标来衡量对于经销渠道的投入强度,安井显著高于其他速冻和调味品 企业,源于聚焦头部优质经销商、给予“贴身支持”的经销管理策略。当然,该两个指标也需结 合营收规模、渠道结构来看,如海天在庞大的收入与经销商体量之下销售人员人效仍远高于其他, 单个经销商投入的销售人员较少,也恰恰说明其营销网络的规模效应和高效率。

主食和副食的区别,南方主食副食一览表(15)

一只规模庞大、管理有素的全国化销售队伍是重要的渠道壁垒。与产能扩张更多依靠资金投入不 同,销售团队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多年以来以清晰连贯的战略作为指导,在强有力的领导 层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扩充团队、完善制度、培养文化等,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复制。

透过团队建设、服务水平,看速冻米面企业的 B 端渠道竞争力。与火锅料从 B 端向 C 端渗透的发 展过程不同,速冻米面长期以来以满足 C 端消费为主,龙头企业普遍聚焦于 KA 商超、BC 类超市 等渠道,近几年 B 端需求提速,业内对餐饮渠道、流通渠道的投入力度也在加大。我们认为可以 在观察渠道建设节奏和竞争力方面关注以下要点:1)销售人员数量:团队是基础,尤其是专注 于 B 端经销渠道的业务员数量规模、传统优势区域之外的团队建设;2)经销商质量:头部经销 商的数量、平均规模、经销商在当地的市场地位;3)经销商精细化管理程度:每个业务员服务 的经销商数量、对优质经销商的服务力度;4)销售团队管理水平:包括主管领导、精细化管理 程度、人员激励、执行力、迭代反馈速度、文化氛围等多方面。

3.3 B 端速冻米面 VS 定制复调:规模为先 VS 小而精

针对餐饮端的复合调味料在面向客户、解决痛点等方面,与 B 端速冻米面制品均有共同之处,大 B 端定制产品更是有相似的成长逻辑,因此可以将二者进行对比。日辰股份是国内最早的专业复 合调味品生产商之一,主要向连锁餐饮企业(如味千拉面、呷哺呷哺)、食品加工企业(如圣农 食品、正大食品)供应定制调味料,包括各种调味酱汁和调味粉等产品。

从需求角度看,定制复调的价格敏感度更低、粘性更高,但需求更分散;速冻米面更看重性价比, 但需求更同质化。口味的标准化是连锁餐饮标准化的核心,使用复合调味料替代原来的厨师调料 是必由之路,中央厨房自产和定制外购是两条路径,在解决标准化问题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后 厨管理成本;速冻米面与速冻烘焙制品则主要是为了替代面点师、烘焙师,降低人工成本,无论 大 B 端还是小 B 端,产品性价比都是重要考量因素。调味品本身价格敏感度低、口味粘性高的特 点,也使得定制调味品的毛利率净利率高于定制速冻食品。另外,由于我国不同地域、菜系饮食 口味差异较大,风味又是餐饮企业的差异化体现,因此对复合调味料的细分品类需求较为分散; 速冻米面和烘焙制品则相对“通用”,对品类的需求更为同质化。

从生产角度看,速冻米面制品的规模效应大于复合调味料。同样是定制化,由于口味在餐饮中的 核心地位,连锁餐饮客户对复合调味料的个性化要求会更多,对产品开发的主导性更强;速冻米 面作为主食点心,大客户会有定制化需求,但更多还是要靠生产企业自身推动。复调本质上是对 各类基础调味品的混合再加工,生产环节的规模效应相对有限(餐饮企业对定制复调的价格敏感 度也确实不够高);而速冻米面或烘焙制品如果能在单一品类的规模上显著领先对手,则能够依 靠规模效应建立起产品性价比优势,而且这种规模优势能够从大 B 端定制品延伸到小 B 端通用品 和 C 端。(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主食和副食的区别,南方主食副食一览表(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