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认定,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的政策依据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00:48:18

很多以前的县办小型企业都是全民所有制性质的,也有一种叫法是地方国营。所招收的工作人员同样叫做职工,也叫固定工,这些职工是可以调入到省属和中央所属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同时也有很多原省属和中央所属的企业职工,为了生活上的方便调入到了县属国营企业中去。职工无论调到啥单位,其工龄、工资级别都不会发生变化,只是因为行业和地方的不同使工资数目有一点点变化而已。

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认定,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的政策依据(1)

企业职工

进入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听到了有关改革的一些说法,全面而系统地改,坚决而有秩序地改。这种提法对于就业于任何等级属性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职工来说似乎很抽象,感觉到同自己几乎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总认为无论企业将来如何改,但是大家的身份和吃饭问题总是会落到实处的。

八十年代初期的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的社员身份变成了村委会的村民,很多原来的生产大小队干部转换成了村干部。生产队原来的集体财产很快以多种方式分配给了社员。社员变成了村民,村民不需要由干部指派去搞农业生产,而是以家庭为单位耕种自己所承包的土地,以承包方式解决农村生产劳动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从而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认定,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的政策依据(2)

人力三轮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在全民所有制企业里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职工身份,被定义为全民合同制工人。那个时候大家对全民合同制性质的职工身份的理解并不是很全面、很透彻的,大多数人都说无非是把叫法改了一下,同以前的全民所有制职工没有什么区别,当时的事实也确实是没有差别的。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对原全民所有制职工,就是固定工也开始签订劳动合同了,绝大多数人对于所签合同文本根本就没有阅读,只是拿着合同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上面,同时那个合同也没有发给职工个人。也就是说同八十年代所招收的合同制工人差不多,以前咋工作,咋领工资现在一切都没有变化,大家没必要过于认真。

随后的几年时间企业经营可以说是每况愈下,发工资都越来越难了,更别说什么福利待遇了,最后的结局只能是走上关停并转或者卖掉的道路。企业想*都破不起了,因为*后要对企业进行*,*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资产,而企业走到那个时候大多数已经是负债累累,根本没有资产去安置职工了,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

对职工的说法是放长假,长假放多长时间,没有任何人能够知道。距离退休比较远的职工,处于年富力强的状态,从零开始寻找自己的生活出路是主流,在自主谋生的同时有能力的话可以自己缴纳养老统筹费用。没有能力的职工到现在为止拖欠多年养老统酬费用的不在少数。

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认定,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的政策依据(3)

社保

那么多人员虽然失去了原有的工作,但能够获得下岗待遇和享受失业金的人并不是全部,缴纳费用时仍然是以在职职工的身份进行着,其中自己本身没有了职业还要缴纳失业保险金。对于那段经历以及后来走过的路,确实不容易啊!很多看似合理,但又无法改变的事实使一部分人整天处于疲惫的生活奔波之中。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