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孜别克族歌舞
柯尔克孜族,也许就是《唐书》上的黠戛斯,相传为李陵之后。
哈萨克族与塔塔尔族均为蒙古族的一支。
乌兹别克族,我有若干理由相信,便是古代的“月氏”的后裔,而月氏的故乡,就是我们甘肃省的河西。尉迟敬德是和阗县人,或许也是因为属于乌兹别克族,所以采取尉迟为姓的。
塔兰奇是维族的一支。
锡伯索伦二族,为满族的二支。
新疆的十四宗族,只有塔吉克族与归化族,和其他宗族不完全在血统上相近,然后虽不是嫡房的兄弟,也已经是很好的姑表兄弟了。
如此说来,不仅五族同源,十四族也是同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构成是否以同源为最大的前提呢?从历史上来看,我敢做如下的假定:客观上,是的;主观上,不是的。
仰韶彩陶,1945
何以说中华民族的构成在客观上是同源呢?我们姑且丢开古书,丢开比较语言学的探究,单就以头盖骨为标准的人种学调查来做出发点的吧。全中国的人都属于一个不宽不窄,略为带宽的“中宽头”的典型!或是另从地下考古学的新石器收获来做出出发点吧。全中国的新石器,包括河西与朝鲜,内蒙古与香港,也在花纹上表现出一致的典型,尽管在色彩上有黑陶、白陶与彩陶的混合。美国的学者拉铁摩尔说,“在中国未分为若干宗族以前,曾经有过一种原始的中国人,为现在的各宗族的共同之母。”这一句话,可谓适获我心。
又何以说,中华民族的构成在主观上不是同源的?因为我们的祖先在主观方面一向不注重同源,而只注重合流。我们祖先最喜欢拜把子、结亲戚,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只要愿意和我们做异性兄弟的,谁来都好。中国在古时又有过“同姓不婚”的规定,就靠这四个字,我们禹时的万国,春秋时候的170余国,才能够在血统上逐渐凝合起来,成为一家。
夏商周三代图
就今日情形而言,恐怕除了云南省以外,新疆省要算是宗族最多的一省。然而十年以来,由于盛督办兼主席的贤明领导,及其吻合与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民平政策,我们大都能够看到14个宗族,已经彼此互相亲爱,很融洽的生活在一起。中国国民党的革命最后目的,是世界大同。
以上所说,对与不对,还要请各位指教。
1943年《新疆日报》
本文由“瀚海淘沙”独家整理,有删节
整理不易,点个赞呗
相关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