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龙文章的出现唤醒了他本就年轻的样子。
即使钻地道、当炮灰会丢到性命,他还是在牢*中义无反顾的跟着死啦走进了竹内联山的树堡。
所以在战争结束后,烦啦哪都没有去,留在了禅达,因为他要看着南天门的一千座坟,这里有他的魂儿,是他活着的希望。
同样,龙文章的清醒与行动,激励着阿译。
纸上谈兵无人能及,勋章奖牌挂满胸前,咬文嚼字夸夸其谈,阿译的一开始令人生厌,所以炮灰们挤兑他。
他总想着报国报仇,*尽日寇,但是他的能力和胆识老是限制他更进一步,嘴上念着“为了打鬼子,不怕变黑鬼”,然而他没有一件事情做得像样。
可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是最勇敢的书卷气勇士。
他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在没有援兵,没有进攻的情况下,让第二纵队还能动的伤兵们都渡江回去了。
他深知再冲锋也没有意义了,但是他仍旧带着愿意留下的几个人,与树堡内的炮灰们汇合,甘愿做一个再也回不去的炮灰。
这样的文人,或许挥斥方遒,书生意气,但真到了关键时刻,他可以成为龙文章,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与他们都不同,迷龙是最渴望家的一个人。
他一路溃败到禅达,但他从没忘记回家,他记着他的根,就像他永远不会让李乌拉死掉一样。
他从缅甸打过来,遇上了上官戒慈,帮她体面地葬了公公,又与她结成了连理,并通过痛饮一碗酒,让她和他有了一个家。
炮灰团的所有人都羡慕迷龙,因为他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不就是为了自己有一个温馨的家,他人有一张安静的书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