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
这里多说一句,女娲补天的材料五色石完工后还剩了不少,后来都变成了各大名著中的重要角色,比如说孙悟空据说就是女娲补天剩的石头里蹦出来的,贾宝玉据说也是五色石转世,还有《封神演义》里的石矶娘娘据说也是五色石变的,这要说起来就扯远了,还是来说大禹治水。
女娲补天以后,天上终于不漏水了。可是人间已经流下来的这些洪水怎么办呢?在中国神话中,这个时期大概是尧帝在位,尧帝最初用了鲧(音同滚)治水,鲧的办法就是四处建堤坝,结果洪水太多堵不住,最后尧帝真让鲧滚了。后来舜帝继位,启用了鲧的儿子大禹来治水。大禹选择和父亲截然相反的路子,用“疏顺导滞”的路子,利用水流的自然趋势,疏通河道,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平息了水患。
大禹治水
《史记·河渠书》是这样记载大禹治水的:“禹抑洪水十三年······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最终经过很多年的努力,终于将滔天的洪水导入大海,“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老百姓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大禹也因为治水的功勋成为了一代君王。
其实,关于大洪水的神话在人类不同族群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远远不止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这两个。梁启超在1922年所作的《洪水考》中就曾经这样讨论这个问题:“古代洪水,非我国之偏灾,而世界之公患也。最著者为犹太人之洪水神话。······而印度古典,亦言洪水。······希腊古史,则言有两度洪水。······北欧日耳曼神话,亦言洪水。······此诸地者,散在五洲,血统不同,交通无路,而异喙同声,战栗斯祸,其为全地球共罹之灾劫,殆无可疑。”意思就是世界各地都有关于洪水的神话,看来这个大洪水应该是全地球共同的灾难。
这个传说也在近代逐渐被考古发现所证实。1922年,英国考古队在美索不达米亚沙漠地带发现了苏美尔古国吾珥城的遗址。在这个遗址的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发现了整整有2米多厚的干净黏土沉积层,经过对黏土的分析研究后表明,这层黏土属于洪水沉积以后的淤泥。由此可见,这一代曾经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洪水,光是沉积的淤泥就有2米多厚,你就说这洪水得多大吧。
此外在中国的华南、欧洲以及北美地区,各国的地质学家不约而同的发现了一层海底浊流的沉积物,这很明显是由海啸造成的,这正是神话中的大洪水的直接证据。因此,根据上古神话和地质考古证据基本可以证明,地球在距今约1万年前确实发生过一场足以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那么,既然大洪水是真实的历史存在,那么东西方在面对这场洪水的行为选择上,又有着什么不同呢?从“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中,我们又能够看到东西方思想中的什么不同点呢?
二、东西方不同的选择,昭示了神本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不同从“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中,反映了西方的神本主义思想和中国的人本主义思想的不同,由于这个不同,导致双方对于洪水的起因,面对洪水的选择,和神话故事的模式上都有着巨大的区别。
01 在洪水的起因方面
从上面我们对两个神话的解读来看,对于洪水因何而起,东西方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来阐述。
“诺亚方舟”的故事中,洪水的起因是因为上帝看到人类的罪恶决定毁灭人类。其中清晰的表现了西方的世界秩序,在神面前,人类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神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人类是存在还是毁灭,而人类对于神的惩罚毫无招架和反抗能力。而人类是否生存,完全取决于上帝是否打算抢救你一下,比如诺亚就因为上帝的抢救,获得了唯一的生存机会。这个解读,毫无疑问是将神的地位摆到了无限崇高的地位,“以神为本”,这就是非常明显的神本主义。
而在“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洪水的起因被归结于一场意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共工与祝融争斗,撞断了不周山,才导致天漏水了。在这个传说中,神的绝对权威不仅被大大弱化,神甚至还善良的帮助人类对抗洪水,比如女娲炼石补天,就是帮助人类堵住了洪水的源头。中国神话中的神,具有的更多是博爱和悲悯,以及“救世”而不是“灭世”的善意行为,这背后是中国的“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在神话中的体现。
02 在面对洪水的选择方面
在面对滔天的洪水,东西方神话中人物所采取的行为方式选择也各不相同。
诺亚方舟的故事中,诺亚所采取的行为方式是趋于被动等待的方式。最开始建造方舟,就是源于上帝的指示,连多长多宽用什么木头造都规定好了,诺亚所做的就是按照图纸规划施工。造好了船,选什么动物,选多少,又是上帝的规定,诺亚来执行。洪水来了,诺亚一家子带着一船动物只能躲在方舟里,什么也做不了,被动等待洪水退去和上帝传来的信息。这么看,上帝简直就是个甲方啊。
而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大禹所采取的行为方式是主动行动的方式。中国神话中人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主动与灾难抗争。从大禹的父亲鲧开始,人们就在不断寻求治理水患的方法。从鲧的“堵塞”方案到大禹的“疏导”方案,人类在不断尝试中找到了解决水灾的方式。最后率领着民众成功完成了“凿龙门、劈伊阙、导黄河、治淮水”的宏伟工程。可以说,大禹治水的神话,诠释了中国人面对天灾时绝不服输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