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种睡眠障碍的原因是由于父母在孩子入睡的过程中养成了孩子入睡依赖行为,如抱着入睡,或者在手上晃着入睡,以及要含着乳头、奶嘴睡等习惯。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入睡依赖行为,必须依赖父母的帮助才能入睡,这一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出现夜间觉醒后难以重新入睡,最终出现频繁夜醒。
每个依赖入睡的孩子背后都有哄睡大师助力
睡眠启动相关障碍是导致婴儿夜醒最常见的原因,但在考虑诊断睡眠启动相关障碍引起的夜醒时,必须排除其他一些可能导致儿童夜醒的情况,如胃食管反流、疼痛(尤其是中耳炎引起的疼痛)等躯体疾病,或者不适宜的睡眠环境,行为限制不足,呼吸睡眠暂停等等,以上这些情况需要医生进一步详细判断。
预防睡眠问题
了解了上述睡眠问题的形成原因,如何尽量避免其出现呢?家长需结合家庭特点建立合适孩子的就寝程序。以下有几个要点需要执行:
1、建立一套良好的就寝程序:3月龄起逐渐建立个固定的就寝程序,睡前2小时安静而愉快的活动,避免睡眠前玩过于兴奋的游戏或让孩子看兴奋的视频,例如将“洗澡-刷牙-看书-熄灯-睡觉”一系列就寝程序纳入到预定睡眠时间前2小时内,有助于帮助孩子更好地入睡。6月以后婴儿应避免在夜间睡眠时间里喂奶。
2、建立睡眠时间日程表:3月龄起逐渐培养定时的日间小睡和晚上就寝时间表,保证足够的夜间睡眠,避免午睡太迟或太长,避免在傍晚时候睡觉,也避免为了鼓励夜间睡眠而剥夺日间小睡。
3、安排规律的睡眠时间:设定相对固定就寝时间,并提前半小时提醒,保持相对一致的上床和起床时间(波动不超过1小时),节假日也不除外,保持作息一致孩子会更容易入睡和起床。
4、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睡眠的房间应固定,并保持舒适、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黑暗而安静,去除房间内分散注意力的物品(如玩具、iPad、手机、电视机、游戏机等),将卧室只用作睡眠用,避免在卧室惩罚孩子和嬉闹玩耍。
5、准确掌握困倦征象:当宝宝出现哭吵或迷迷糊糊等提示想睡觉的征象时,要把他放到床上,鼓励独自入睡,避免养成吃奶入睡或哄抱入睡等习惯。如果夜间醒来,也尽量用声音或抚摸等方式安抚,而不是奶睡、抱起床摇睡等。
6、合理活动,释放精力:日间安排合理、有益的活动,让孩子的精力得以释放,并保持身心愉快,孩子到夜间精力耗尽,困倦自然更易入睡。
7、坚持一致的原则:在建立这个就寝程序过程中,其他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很重要,且全家保持一致的态度。
家庭一致参与,孩子融洽成长
睡眠问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