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帮最后解散了吗,青帮现在变成了什么组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11:04:38


旧上海滩三大亨:杜月笙(左)张潇林(中)黄金荣(右)
按照《中英江宁条约》的规定,上海开放后,英国得以设置领事并驻于上海县城。但此时中英双方都没有相互交往的经验,英国人不愿进城,宁可在郊外的黄浦滩头向当地农民租地造屋,成立领事馆。清廷也缺乏外交人才,甚至拿不定主意,用哪一级官员来面对这些可怕的洋人。
上海县属于松江府,但府治很远,鞭长莫及。于是清廷命衙门在上海县城的苏松太道专理洋务,并兼任江海关监督。清朝的官员总是颟顸骄横,对英美法领事的请求往往“说不”,而一旦事情闹大、又卑躬屈膝,所求无不允诺。这种前倨后恭、前后不一的态度使外国领事和大班非常头痛,他们开始建议清廷在洋行的华人买办中选拔能吏,充任道台。
吴健彰就是这样一个人才。他是广东香山人,以外贸而成巨富,是广州最著名的商人之一。上海开埠后,他随美商旗昌洋行而来,并担任买办。吴氏长袖善舞,深谙官场三昧,其为人办事得到外商和朝廷的一致认可。加上他早已捐班候补道员,因此,清廷不久后即任命他为道台,驻于上海县城,专门处理与外滩那些洋人的交涉事宜。


青帮最后解散了吗,青帮现在变成了什么组织(5)


影视剧《建国大业》中杜月笙的扮演者冯小刚
当时的上海、松江、苏州等苏南重镇,虽然经济繁盛,工商发达,但由于清廷口岸政策的限制,缺乏外贸人才,所以此时络绎而来的,都是与外商打交道比较有经验的福建、广东人。上海县城人口六十万,其中闽粤人士就有十五万之多。
上海的广东人大多是外贸商人,安于现状,因此以粤人为核心的洪门在此少有响应。而驻沪闽人以船工为主,于是以底层民众为核心的小刀会刚于福建创立,其徒众就遍布上海。但随着刘丽川的到来,局面改变了。
和吴健彰一样,刘氏也是广东香山人。他早年在穗港的洋行工作,英语流利,善于交际。因为与外商的糖业生意,来到上海并留了下来。在香港的时候他加入洪门,来到沪上,发现广东同乡很多,就开始了秘密传道工作,不断发展会员,扩充团体。不久,刘丽川了解到,盛行于福建水手中的小刀会虽然和洪门没有组织联系,但其政治目标也是反清复明。他即以洪门驻上海领袖的身份,拉小刀会徒众入伙。此举虽然不怎么成功,倒也和上海小刀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经他的折冲樽俎,之前经常在闽粤人士之间发生的械斗也不复再起,两省旅沪侨民结成了紧密的共同体,并暗中奉刘氏为首领。


青帮最后解散了吗,青帮现在变成了什么组织(6)


1853年初,十余万太平军从武昌沿江东来,水陆并进,连克名城。于是东南震动,各处地方官苦于正规军的防御兵力不足,纷纷组建团练以图自保。上海也不例外,在吴健彰的主持下,成立了以粤籍人为主的民间卫队。由于条件优厚,许多广东人远道而来参加这一雇佣军团体。
此举引起了上海本地士绅的恐慌。太平天国运动虽起自于广西,但骨干力量都是广东人,因此清廷蔑称为“粤匪”。如今这些团练都来自广东,万一和“粤匪”产生地域向心力,这可怎么办?但吴健彰不为所动,认为粤籍人吃苦耐劳,打仗只能倚仗他们。
上海士绅情急之下杯葛这个决定,拒绝缴纳为组训团练而摊派给他们的钱粮。太平军占领南京后,似乎对苏南没有进一步的战略攻势。既然局面不再紧张,又断了经济来源,吴健彰也就顺水推舟,解散团练。这些“退伍”雇佣军失去了工作,正在怨恨彷徨之际,被刘丽川迅速吸纳进洪门。因为,他在准备暴动了。
暴动的建议是由上海小刀会提出来的。当时福建小刀会已经在厦门*官造反,树“大明”旗号,上海闽籍人准备积极响应,邀请洪门共同起事。就力量而言,小刀会比较强大,但威望则刘丽川稍高。而且吴健彰的亲兵卫队都以香山人为主,已被刘氏打通关节。因此,暴动以小刀会为主力,以“大明”为号召,首脑却是洪门的刘丽川。
从攻占上海县城开始,暴动坚持了一年多,期间闽粤两帮从没团结过。刘丽川俘虏了吴健彰,想因同乡之谊放了他,小刀会不同意;刘氏投书联系南京,想把旗号改成太平天国,放弃“反清复明”宗旨,小刀会不同意;到局面最紧张的时候,刘氏想服从外国领事的调解,弃械投降,小刀会不同意。后来,吴健彰在刘丽川的默许下,被旗昌洋行救出;向太平军求援,却被洪杨视为异端而不加理睬;因为重要助手被小刀会枪决,刘丽川最后也没敢投降。不过,广东帮、福建帮有一件事倒是达成了统一,那就是1855年的旧历大年初一突围的时候,一把火烧尽了上海县城,这座六百年名城毁于一旦。从此,上海华界只能依附于租界的卵翼下发展,再也不能独自存活。
军攻克上海县城后,对闽粤人士开始了严厉的惩罚。除了残酷的*戮和通缉外,每间闽粤会馆被摧毁,其先人坟墓被铲平,并对留在上海的闽粤商人课以重税——也就是说,清廷要把所有闽粤人都逐出沪上。从此,作为一股势力,闽粤人再也没有重新进入上海,他们留下的空缺,将由逃避太平军兵灾而来的苏州人和宁波人填补。
小刀会暴动对上海最大的影响,除了毁灭县城外,就是打破了之前“华洋隔绝”的局面。租界本来只有华人五百,都是些仆人杂役。小刀会暴动甫起,租界一夜之间就涌进两万本地人。其后太平军兵锋横扫苏南、浙北,当地绅商纷纷逃入原本他们不屑进又不敢进的“夷场”,租界人口暴涨至五十万,地价有上涨百倍之多者。租界内的官方行政系统——公共租界的工部局、法租界的公董局相继成立,警务处及下属巡捕房也随之建立。


青帮最后解散了吗,青帮现在变成了什么组织(7)


太平军失败后,到19世纪70年代,租界的华人纷纷还乡,但还有二十万人留了下来。从此上海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期,各种社会势力重新发生、组合、均衡。*曾说过,秘密社团是“政治和经济斗争的互助团体”,其主要成员是“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的确,洪门和小刀会被消灭后,一股新的帮会力量正在无业游民间悄悄地生长。
如今的上海延安东路,在1914年前是一条黄浦江的支流,即赫赫有名的“洋泾浜”。川沙、南汇、奉贤等郊县的农民摇着小船,满载着农产品从浦江而来,泊在洋泾浜的郑家木桥畔,与两岸的居民交易。
这条也是公共租界与法租界的界河,因此形成了“三不管”的局面。最开始时,有一些上海话称之为“小瘪三”的混混在此乞讨、敲诈甚至抢劫,来做生意的农民大声呼救,若是法租界的巡捕赶来,这些小地痞就踏上郑家木桥逃到公共租界,反之,则从公共租界逃到法租界。
渐渐地,流浪儿、浪荡子、青皮流氓会聚于此。租界警方也曾合力遣散,甚至用拖船将他们“流放”到浦东。但没多久就恢复原样,而且愈发混乱污秽,简直是盗贼渊薮。因此,“郑家木桥小瘪三”成为了上海人家喻户晓的俗语,用来指称那些无耻无畏又屡教不改的小混混。


青帮最后解散了吗,青帮现在变成了什么组织(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