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帮最后解散了吗,青帮现在变成了什么组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11:04:38


正在租界当局为此烦恼的时候,一个法捕房的“包打听”——上海人对便衣探员的俗称——将这事儿麻利地解决了,他就是黄金荣。
此时是1905年,郑家木桥周围的青皮已经结成了几个帮派。黄金荣当差十年,相当有破案经验,而且出手豪爽,善于花钱笼络“线人”。这样,没几天就了解到,这些小混混无论跟哪个老大,大都听一个叫程子卿的镇江人的号令。
据说程子卿虽然身材瘦削,却膂力过人,因此黄金荣见他的时候,带了好几个弟兄。程一听是巡捕找上了门,并没有反抗。不过令他吃惊的是,这个一脸麻子、颇有点矮胖的巡捕没把他抓到大自鸣钟捕房,反而进了法大马路聚宝楼的一个小包间。在这里,黄金荣要和他谈一个交易。
条件很简单,黄氏承诺和程结拜弟兄,并介绍进法捕房当差,只要他把手下的徒众组织起来,不再敲诈抢劫,而是规规矩矩地向在郑家木桥卖货的农民征收管理费。黄金荣并非帮会中人,但这一做法开启了上海秘密社团日后四十余年的行为惯例,那就是背靠租界当局的政治势力,在灰色地带以保护者而非掠夺者的身份出现,一方面维护市面安定,另一方面得以上下其手,大发其财。顺便也可以帮租界当局处理一些用法律手段无法解决的难题。



当时的上海,具有城市规模才三十余年,华洋杂处,中西交融,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遇过的窘境,因此,无论市民文化、社会伦理还是日常规则,都在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形成。黄金荣在20世纪初,为帮会厘定了生存法则,自己也受益其中。从此,他依靠秘密社团的力量,屡破奇案,又能保持租界的日常安定,被誉为“租界治安的长城”。五十岁那年,他升任法租界警务处督察长。在租界的行政体系中,华人地位向来不高,黄氏能够身居如此警界高位,实在是一项了不起的殊荣。
黄金荣不是个贪财的人,但他派出去不少伙计和“线人”在外面打听盗贼线索与行动,这笔很大的开销都由他自己私人支付,因此难免饥不择食,因手头紧张而滥收门徒,以得人“孝敬”。这也成了帮会广开山门良莠不分的滥觞。但是做了督察长以后,黄氏明显谨慎很多,而且出手襄助也大多以政治投资为主。1922年6月,他就帮了蒋介石一把。三十年后,在一份交给中共上海军管会的《悔过书》中,黄金荣这样写道:“蒋介石是我朋友虞洽卿介绍认识的,因为蒋介石那时候在交易所做事,有人欠蒋介石钱,由虞洽卿介绍托我代他讨债的。”蒋氏当时只是个普通的交易所商人,而黄氏以督察长之尊,竟然愿意帮他讨债,可见,黄已经看到了蒋氏背后的孙中山和国民党的力量。
许多回忆录众口一词,都说黄金荣属于“青帮三大亨”之一。其实,黄氏刚刚混迹江湖的时候,青帮还没到上海滩发展,等他进入警界,因纪律约束更没可能加入任何帮会。或许因为他所交往的大多是青帮名人,故而旁人也就以讹传讹,混为一谈了。
青帮原本的势力范围是以淮安府清江浦为中心,沿运河两岸向北延伸,成员以苏北、安徽、山东人为主。直到清末,大字辈的青帮“老头子”才逐渐把注意力投向上海。当时的上海生机盎然又鱼龙混杂,许多富商求人身保障,都以加入青帮为荣。连反清的革命党为了更有利于安全地工作,也纷纷入会拜师。陈其美、蒋介石就是在辛亥革命前夕一起加入的青帮,他们的师父即是大字辈的张仁奎。张氏有个徒孙也很有名,即悟字辈的杜月笙。
不过对于普通游民来说,加入青帮并不能有什么帮助。1911年4月,已入会三四年的杜月笙被巡捕房抓了起来,罪名是“冒探索诈”。从1908年开始,上海租界所有的鸦片烟馆关闭,任何旅馆浴室如果收容客人吸鸦片,即属违法。杜氏探听到某旅店有住客在抽鸦片,就上前向店主敲诈五个大洋,不慎被附近的巡捕逮住。可见当时青帮基层人员谋生之不易,而且即使被捕,也不见帮内人士施以援手。
这次被捕的羞辱气得杜月笙大病一场,在床上躺了足足四个月才康复。从此他觉得帮会并不是安身立命的所在,想要出人头地还得投靠有权有势的大人物,而那些大人物中,只有一位肯倾心结交底层游民,他就是黄金荣。
杜月笙很快如愿以偿进了黄宅。不过虽然生活安定,却没什么前途。住的是灶披间,*是杂役活。但没几年机会就来了,法租界的一纸禁令改变了他的命运。


青帮最后解散了吗,青帮现在变成了什么组织(9)


杜公馆
1917年,租界内的烟馆和烟土行全部关闭,反而激起猖獗的黑市交易。有鉴于此,法租界决定实施烟土公卖制度。杜月笙听到消息,提出联合张啸林成立“三鑫公司”以包销鸦片,让黄金荣居于幕后,协调和租界当局,尤其是巡捕房的关系。
因为值钱,鸦片经常会遇到流匪抢劫,所以做烟土生意的要点不在“销”,而在“运”。为防止半途劫道,杜月笙为三鑫公司组建了保镖队伍,成员清一色都是他那些来自底层的青帮小弟兄。这些人都是混混青皮出身,没什么文化,倒也头脑灵活,而且身手矫捷,心狠手辣,他们押运的鸦片,没什么抢匪敢动脑筋。
以包销烟土赚取“第一桶金”后,杜月笙转而开立赌场。这也是租界当局既不禁又不管的灰色地带,所以无论赌客还是赌场本身,非常容易受到抢劫。有些混混还怀揣炸弹冲进赌场,不给钱就拉出引信同归于尽。这样,杜月笙的“保镖队伍”又派上了用场。
如此贩毒庇赌的“好日子”过了十年,杜月笙一跃而成上海滩大亨,法租界公董局也请他担任华董。但此时的法国政府已经接到了许多举报,其中有公共租界工部局和警务处提供的翔实证据,对法租界当局的贪腐昏庸尽情揭露,并指出青帮日益坐大,已经危及当局的权威。有鉴于此,巴黎于1932年突然更换了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和法捕房正副总监,一场类似四十年后香港“廉政风暴”的反贪行动开始了。
租界当局对杜月笙的第一波打击,便是免去他公董局华董的职务,然后严禁烟赌。杜氏倒也是处变不惊,给新上任的巡捕房总监法伯里送去了一幅“金台面”——由二千两黄金打造的全套宴会餐具。不料法伯里毫不领情,还要杜月笙在《申报》《新闻报》上为此举公开道歉,并保证永不再犯,否则将其逐出法租界。
从现在来看,这是时势逼着杜月笙“转型”。幸好三年前,他“生平第一次规规矩矩办的事业”中汇银行已经开业,而且运营良好。既然不能重操旧业,杜氏只能心无旁骛,在金融业上做起了正经生意。


青帮最后解散了吗,青帮现在变成了什么组织(10)


杜月笙虽然在上海滩呼风唤雨,权威赫赫,毕竟目不识丁,且是“白相人”(沪语“不务正业的二流子”)出身,因此上海的知名实业家对他都敬而远之。而一旦全心投入金融业和工商业,那些实业家发现,他待人热情诚恳,侠义为怀,又多谋善断,心机深沉,在生意上是好伙伴,在生活中是好朋友,在处事时是好参谋。尤其他的口头禅“闲话一句”,的确谈笑中排难解纷,为很多上层人士解决了不少麻烦。这使得实业家们对帮会和“白相人”刮目相看,著名金融家陈光甫、钱新之还在他的影响下加入了青帮。
众所周知,帮会本来是无业游民的互助组织,无论成员还是作风都有着浓厚的底层气息,但随着杜月笙转入正行,他的一班徒众也纷纷“上岸”。工商实业家的加入,更是稀释了青帮的下层成分。杜月笙还不满足于此,他要求徒众不要再叫他“师父”或“老头子”,而要叫“先生”,他把徒弟也称作“学生”。这位“先生”还要求“学生”们不得一身短打、吊儿郎当,而要长衫马褂,文质彬彬。杜月笙自己就是这么做的。在现存的所有照片中,都能看到他衣冠楚楚,仪态俨然,根本不像秘密社团的头子,而像开山立派的宗师。
方法论大于世界观。既然帮会已经消解了其来自底层的粗鄙和暴虐,那么,当初产生的由头和能量已经不复存在,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正是杜月笙自己一手消灭了青帮。吊诡之处正在于此,由不是青帮门徒的黄金荣开创的青帮时代,被青帮门徒杜月笙亲手结束。
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成为了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与地方领袖,成为当时活跃的政治风云人物。杜月笙有过人的投机沾营本领与玩弄权术的狡诈,对前清遗老、军阀政客、党国高层、社会名流,乃至金融工商巨子,无不执礼甚恭,倾力结交。而蒋氏高层如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无不结为杜氏豪门密友。杜月笙心里一直对文化向往和敬畏,发迹后与文化界甚密,能在知识界、文化界也周旋得游刃有余。

,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