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开水煮料灭菌
在当地2月中旬到3月下旬进行,将粉碎的豆秸放入加有石灰和磷酸二氢钾的水中浸泡,浸泡时间为20小时。砌一个灶坑,上面安放一个长300厘米、宽200厘米、深80厘米的铁水槽。将铁槽里的水烧开后,用铁叉把浸泡过的豆秸拌入麦麸和玉米面放入沸腾的水中煮10分钟,然后捞出放在水槽一侧的控水板上沥水,沥水后的豆秸运到大棚内做墩方便的铺有塑料布的地上自然降温。
3.2菇墩制作
蘑菇墩在出菇场所制作,做好的菇墩不再挪动位置。将铁皮模具放在出菇的地点,铁皮内侧衬入地膜用于包裹做好的菇墩。将菌种掰成块状放在盆中备用。先往模具内的底侧地膜上撒一层菌种,用量1袋,然后将降温到28℃的培养料撒在菌种上,用木板压实,厚度10厘米左右。然后同样撒一层菌种压一层培养料直到把整个模具内装满培养料为止,墩的表面再撒一层菌种,总计十一层菌种、十层料。然后移除铁皮模具,用地膜将制作的菇墩封好即可。制作一个菇墩用11袋发好的菌种。
3.3发菌管理
利用大棚内自然温度低温发菌,棚内发菌的适宜温度为13~18℃,低温发菌有利于抑制杂菌生长。可采取大棚遮阴的措施降低棚内温度。在3月下旬到4月下旬,菇墩经过大约40天发菌即可转入出菇管理。
3.4出菇管理
当菇墩表面出现菇蕾时揭掉菇墩表面的地膜,采取遮阴和通风控制大棚内的温度白天在28℃以内为宜,通过喷水增加棚内空气湿度以有利于菇体生长。菇墩培养料多出菇时间长,出菇时间可从4月上旬一直到8月下旬结束。
3.5养菌
第一茬菇采收结束后,停止喷水,保持温度22~28℃之间养菌,促进菌丝生长积累营养,一般经过7~10天,再次喷水增加湿度转入出菇管理。第七茬菇采收后,一个生产季结束,清除培菌后废料。菇墩栽培还可以秋天在温室内做菇墩,利用温室内自然温度发菌,等到冬季给温室里加温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