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湖美景的优美段落,描写西湖美景的意境超美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19:48:39

图片来源:明《西湖志类抄》之平湖秋月图

描写西湖美景的优美段落,描写西湖美景的意境超美(5)

《重刻湖山便覧.王維翰.重訂.槐蔭堂》之平湖秋月图

描写西湖美景的优美段落,描写西湖美景的意境超美(6)

《西湖佳景.湖上扶摇子辑》(彩色图绘套印本1750年)之平湖秋月图

平湖秋月尽管已经享誉1000余年,但其今日选址确定和主体部分的格局形成始于康熙三十三年(1699年)。一直流离于各处的平湖秋月景点为何最终会选址于今天这个位置,它为什么不在西湖东岸西岸或者南岸,为什么偏偏选择北岸?从中国人北面为尊的观念上考虑这一问题似乎便有了答案。孤山南麓的建筑有着形成背山面水这种中国人所认为的最好的建筑朝向的基础。但也许更为确切的理由是孤山南麓最容易与平湖秋月这个意境形成最高的默契。在这里湖面平阔,视线外眺,可收纳东西南三面之景,东南部,南部,西部各山峦形成的连绵变化的轮廓可形成这组意境中的远景。在此处湖中各小岛又悉数可入目,作为画面的中景也已经有了。

于是孤山路口与白堤西尽端的交叉点上形成了这处赏心悦目的观湖景点。这一最终选址基于这一点上原有的望湖亭。而平湖秋月这一意向的介入则将这一景点在意境上进行提升,并将其主题化。

笔者认为这一选址并非单纯的上述文化心理模式甚至意境相契合的考量,而是整个西湖北部游览线设计的最终结果。这一地址是白堤与孤山的一个交接口。虽然白堤有两座曲桥,更有“断桥残雪”这样的十景之一。但无论如何都无法掩盖白堤过于平直,轮廓僵硬的事实。在这个白堤尽端与孤山路口的交接处,南部的水岸轮廓出现变化。用题景式的小园林来打断白堤的单调也有着一定的必然性。作为结果,现在走在白堤上越靠近孤山,平湖秋月凸出水面的平台和平台背后的歇山建筑已经作为一种节点标志的存在,吸引着游人前往,并以这样的方式来削弱白堤的单调性。另一方面, 当时平湖秋月以西的孤山南麓水岸处还只是完全自然的植被,在此处建一组小园林无论是作为上白堤前的一个停留暂歇之处,还是作为西侧视线的一个驻留点也都是有理有据的。

描写西湖美景的优美段落,描写西湖美景的意境超美(7)

岸线僵硬的白堤与突变的平湖秋月

| 品型格局与两个中心空间的形成 |

现存的平湖秋月主体部分 虽然建筑数量,规模都极小,但仍然形成多个有变化的层次。这种变化的层次是通过建筑实体与外部虚体之间互动,最终形成了品字形的建筑布局与两个性格迥异的外部空间。这种品字形布局的一个特点即是形成了两个与众不同的空间性格-——向品字形外部的发散性、开放性;和向品字形内部的内聚性,围合性。

描写西湖美景的优美段落,描写西湖美景的意境超美(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