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军围困杜聿明集团时,有的部队针对当时被围敌军处于冻饿交加的状况,高喊:“你们都是被抓的穷人,受冷受饿为的什么?快过来吧!”促使敌军战斗意志迅速崩溃与瓦解。
二是送宣传品和礼品。
利用打宣传弹、射宣传箭、放宣传风筝和侦察员夜间潜入敌阵等方式把宣传品和“通行证”、“招待证”等送到国民党军官兵手里。围困长春期间,通过各种方式送进长春城里的宣传品种类有:《告东北国民党军书》、《告滇军六十军官兵书》、《告困守蒋军官兵书》等。
在围歼黄维兵团作战中,仅中原*军第6纵队就散发宣传品20种,共2.3万份。据中原*军第11纵队统计,在250名俘虏中,有1/3揣有解放军的宣传品。有的围城部队在送宣传品的同时还夹带礼物,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围困长春的部队缝制“慰问袋”,袋内除装宣传品外,还装上馒头、烙饼以及生活用品,送到适当的位置,晚上喊话时通知对方去取。有的部队在中秋节前,赶制了大量月饼,针对第60军的情况,在夹带的传单上写下“中秋佳节月儿圆,抛下双亲在云南,投降起义归故里,弃暗投明好儿男”的诗句,设法送到敌军手里。
不少国民党军官兵回信表示:“一定对得起你们,以后一定过来。”
在围困杜聿明集团时,某部把宣传品和馒头一起送到国民党军阵地前沿。杜部第70军第96师第286团第8连某排长边吃着解放军送去的馒头,边带着2个班穿过阵地投诚。
三是写信、广播。
主要是针对国民党军各级将领,目的是敦促他们命令部下放下武器或率部投诚。淮海战役期间,*亲自为中原、华东*军起草《促黄维立即投降书》、《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等劝降文告,规劝黄维、杜聿明等立即放下武器,停止抵抗。
此外,各*军主要*、各级军政首长,也以写劝降书、劝降信的形式,在前线广为散播。与此同时,新华社、广播电台将这些劝降文告反复进行广播,给国民党军官兵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慑。
四是写宣传标语。
如在锦州作战中,人民解放军在阵地前沿设置很多宣传牌,上书“换转枪口,打死督战者!”“枪是老蒋的,命是自己的”等。据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军士兵反映:“看到你们牌上写的话,我们就想往回走。”
围困长春的解放军某部甚至把大字标语写到敌占城市郊区大街的墙壁上。在淮海战场上,在人民解放军的前沿阵地上,“内无粮、外无援,为谁打仗,缴枪不*”、“缴枪不*,不没收私人财物”等内容的标语,比比皆是。
由于标语的内容简短有力,明了醒目,切中要害,在对国民党军政治攻势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是释放俘虏。
释俘,特别是释放俘虏军官,以瓦解敌军,是人民解放军开展政治攻势的一种传统形式。1947年12月1日,朱德在总结石家庄战役的经验时指出:
“清风店战役后,我们送了一批俘虏回石家庄去,这对于动摇他们的军心也起了作用。”
通过释俘来瓦解敌军,在三大战役中又有了新的发展,即在俘虏与投诚人员中选择在国民党军中有关系、有一定活动能力者,给以劝降任务,在战役发起前或火线上释放,派其进入国民党军内部,进行宣传瓦解工作,担负策动国民党军起义,或组织其官兵逃跑或集体投降等任务。
如为争取长春第60军起义,东北局、东北军区将1947年夏季攻势中俘虏的第60军团以下军官200余名,在磐石成立解放军官教导团,经过启发教育后释放,并给愿意回去做工作的几个团级军官布置了联络任务,其中就包括后来在策划起义过程中首先出城与解放军进行联络的团长张秉昌和副团长李峥先。这些被释放的军官在中下层官兵中做了很多工作,为后来第60军起义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争取敌军的工作,在强大的军事打击配合之下,取得了很大成效。
整个战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通过政治争取工作,使40多万国民党军或起义或投诚或接受和平改编,占这一阶段歼灭国民党军总数的1/4以上,从而大大加速了战略决战的胜利进程。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