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正言辞讲的什么,义正言辞和义正辞严有什么区别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09:30:22

义正言辞讲的什么,义正言辞和义正辞严有什么区别吗(1)

坚持“菜单式、一站式、集约式”服务

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院长 张甲天

**指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纠纷解决“量”的需求急剧增长,对“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民法院既是国家审判机关,也是群众工作部门,必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多元解纷工作放到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来推进,作为践行*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来落实,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坚持“菜单式”服务,让人民群众解纷多元多样、及时便捷

**指出,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人民法院应当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让大量矛盾纠纷依法及时就地化解。

推动构建分层过滤的解纷体系。我国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是世界上联动资源最多的,创造了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中国方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从山东的实践情况看,全省法院深化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商事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的“六调联动”,分层过滤、逐级递进、层级递减,推动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建设考核,构建起“多元化解 诉非对接 内部分流”的解纷体系,2018年全省有20个法院民商事一审案件收案下降,2019年为52个,2020年为68个,2021年为91个,全省法院收案同比下降11.3%,为全国降幅最大的省份。纠纷多元化解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各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动员,进一步从更高层次上谋划和推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形成源头预防、非诉在前、多元化解、繁简分流的解纷路径,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全方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从矛盾纠纷的排查预防,到诉前、诉中的化解,再到心理疏导和干预,实现矛盾纠纷的全链条预防化解,促进一审诉讼增量减少,着力构建“倒金字塔”式的纠纷解决体系。进一步推动纠纷多元化解全国性立法,认真总结成熟的改革经验,及时上升为法律制度,让纠纷多元化解在法治的轨道上高效运行。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制度效能。我国历来有“和为贵”的优良传统,人民调解被誉为“东方经验”。山东法院着力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联动,引入调解组织1975个、聘请调解员1.3万人,推动人民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全省所有人民法庭、5068个基层解纷组织接入调解平台,2021年调解纠纷81.5万件,44.3%的民商事纠纷化解在诉前。进入新时代,人民内部矛盾更应当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公正高效化解。要进一步推进多元解纷优化升级,扩大专业性行业性调解队伍,丰富多元解纷的“菜单库”,努力提供便捷高效的解纷服务。选优配强诉前解纷力量,加强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名册管理,用好考核考评机制,加大对特邀调解员调解案件补助力度,努力用最少的司法资源实质性化解纠纷。完善特邀调解员驻法庭调解机制,有条件的人民法庭可以安排调解员驻庭调解,条件暂不具备的也可以探索法庭与院机关共用特邀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充分发挥巡回调解、巡回陪审优势,努力在新时代为“东方经验”注入新动能、赋予新内涵。

着力强化诉非对接的精准高效。人民法院将前端治理交给基层自治、人民调解等组织,并不意味着不再参与,在分层过滤的纠纷化解体系中,需要发挥“断后”作用。山东法院按照“1 N N”模式,由法官(助理)、*员、调解员组建调裁对接团队,法官对调解案件全程指导,调解成功及时进行司法确认,最大限度促进当场履行、实质解纷。2021年全省法院司法确认案件3.3万件,诉前调解成功回流诉讼比例同比下降13.8个百分点。下一步,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平台作用,构建智能化诉非衔接机制,加快与其他相关平台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促进一次性彻底化解纠纷。尽可能规范调解协议,把调解的实质内容明确细化到调解协议中,防止利用协议约定不明拖延履行,最大限度避免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完善义务约束机制,对能够全部当场履行,但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的,应当立即对协议进行确认,并采取多种方式督促履行义务,努力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为解决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坚持“一站式”服务,让人民群众解纷一网通办、一次办好

**指出:“政法机关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要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时代在变,群众需求在变,人民法院应当创新发展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机制,健全完善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诉讼服务体系现代化转型。

升级诉讼服务“六大功能”。进入新时代,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工作进入系统性、整体性、重塑性改革阶段,正在实现由立案窗口服务向诉讼全程服务的功能转型,由接力式服务向体系式服务的品质提升。山东法院不断满足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需求,升级诉讼服务软硬件建设,三级法院实现多元解纷、分调裁审、立案服务、审判辅助、涉诉信访、法治宣传“六大功能”全覆盖,2021年全省法院80.5%的民商事案件在诉讼服务中心得到实质性化解,诉讼服务质效评估得分居全国法院第一位。诉讼服务是司法文明的窗口,服务好不好、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直接关系人民司法事业的兴衰成败。要突出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五个关键,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全面落实诉讼服务“一站、一网、一号”通办要求,进一步优化诉讼服务大厅布局,升级立案、调解、保全、送达等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完善12368热线实质性办事功能,让人民群众得到最优的诉讼服务体验。着力完善诉讼服务举措,变“指导立案”为“帮助立案”,全面推开立案服务专员的做法,帮助当事人线上线下立案,真正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司法温度。

升级“实时在线”诉讼服务功能。没有诉讼服务的智慧化,就没有诉讼服务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国智慧法院建设突飞猛进、成果丰硕,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山东法院加快构建“24小时在线法院”,全面推行网上立案和网上交退费,20%的立案登记在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完成,实现二审立案一键上诉,执行立案一键触发,加大互联网庭审力度,2021年在线开庭18.1万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实现了“审判不打烊、公正不掉线”。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智慧法院建设永无止境,要坚持“为群众服务、为法官服务、为监管服务”的目标定位,持续推进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为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作贡献。围绕“查明事实、实质化解、定分止争”,推进证据交换、互联网庭审、文书自动生成、电子归档、电子送达再升级,实现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办案质量、效率和公信力。严格落实在线诉讼规则、在线调解规则和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准确适用在线审理机制,更好释放“数字红利”,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升级人民法庭“一站式”服务功能。人民法庭最贴近群众,健全完善人民法庭诉讼服务体系,是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山东法院实现人民法庭立案、交费、退费等功能全覆盖,构建“点线面”相结合、全覆盖的司法服务网络,2021年巡回审判2.4万次,在农业特色区域,设立法官工作室530个,设立便民服务站919个,实现群众解纷“零距离”。群众的需求在哪里,人民法庭的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要把加强和改进人民法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坚持“三个面向”“三个便于”“三个服务”的定位,完善新时代人民法庭制度,推动人民法庭建设水平和司法能力稳步提升。进一步优化人民法庭布局、提升职能,全面推进人民法庭“一站式”建设,创建一批“马锡五式”人民法庭,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司法服务。积极参与市域治理和行业治理,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指导,推动“无讼乡村(社区)”创建,让人民群众把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坚持“集约式”服务,让人民群众解纷提质增效、更加可感

**指出:“要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人民法院应当充分把握纠纷发展特点和规律,通过科学的工作机制提升内部解纷效能,从源头上减少衍生案件,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诉累。

推进繁简分流让纠纷化解增效。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根据案件事实、法律适用、社会影响等因素,选择适用适当的审理程序,更能使不同的案件得到高质效的处理。山东法院坚持不同的法官办不同的案件,实行“案件三分”“法官三分”,速裁法官办理速裁案件,普通法官办理不适宜速裁的其他简单案件,院庭长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切实解决各类案件平均用力、平均用时等问题。全省法院结案率从2018年的86.3%提高到2021年的91%,办案周期从87.7天缩短至60.2天。下一步,要正确适用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更加注重案件质量和权利保障,绝不能以减损司法公正和群众权利换取审判提速。深化新型办案模式,围绕案件繁简识别、程序分流适用、资源统筹调配等重点问题,完善配套机制,推动健全民事诉讼程序体系。健全院庭长办案常态化机制,带头办理涉黑涉恶案件、*案件、代表委员关注案件等疑难复杂案件,完善院庭长办案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带动形成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浓厚氛围。

实现类案专办让纠纷化解提质。人民法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中,民间借贷、婚姻家庭、交通事故、买卖合同、物业服务等案件约占60%左右。做好类型案件的高效解纷,就牵住了纠纷化解的“牛鼻子”。山东法院设立金融、道交等专业化法庭105处,推行类案集中管辖,与金融、物业、房地产等行业主管部门深化多元解纷机制,2021年金融借款、物业服务、房地产买卖三类纠纷同比分别下降35.8%、31.3%、16.8%。专业化审判能够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要全面推开设立专业化人民法庭的做法,推进金融、婚姻家庭、道交等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切实做到集约化处理纠纷。结合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注重发挥依职权调查取证的作用,开展类案解纷研究,形成有可操作性的裁判规则和指引。不断提升队伍能力和水平,基层法院要加强法官多岗位锻炼,加大全科法官培养力度;中院、高院要加强专尖精的审判业务专家人才锻造,打造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审判队伍,努力以提高“公正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立审执一体化促进案结事了。对于纠纷化解,人民法院外部要对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解纷力量,内部要坚持立案、审判、执行等全环节一体化运行,努力实现服判息诉、案结事了。什么是案结事了?重心在“事了”上,这就要求广大法官在审判执行工作过程中,及时有效解决矛盾纠纷,切实做到服判息诉、定分止争。山东法院出台提升审判质量、促进案结事了的15项措施,制定全流程解决执行难若干问题的规定,上线信访回溯系统,实现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和谐。全省法院上诉案件发改率由2018年的18.9%下降到目前的9.7%。服判息诉、案结事了,是司法的重要目标和价值追求。要深化源头治理意识,坚持诉源、执源、访源一体化推进,全过程注重服判息诉,督促自动履行,不断提高审判执行质效。坚持法理情结合,提高裁判文书说理质量,既要义正言辞讲清“法理”,又要循循善诱讲明“事理”,感同身受讲透“情理”,让当事人胜败皆明、心服口服。用好信访回溯系统,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增强法官责任意识,从源头减少衍生案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关注©山东高法

义正言辞讲的什么,义正言辞和义正辞严有什么区别吗(2)

来源:人民法院报

农村宅基地:三不批、四禁止、两注意酒后脑梗住院,这次法院判共饮者无需担责!

发生交通事故,这些情况下一定不能“私了”!

义正言辞讲的什么,义正言辞和义正辞严有什么区别吗(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