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禾花鱼禁忌,吃禾花鱼的禁忌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15:50:52

(一)粤港澳饮食文化

1.沿 革

先秦时代越人还有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残余,秦汉时代,赵佗率中原军马与百越杂处,他们的饮食风俗才逐渐趋于开明。又由于水陆交通方便,广州又是秦汉以来华南的政治、经济中心,全国各地的食品、食法、食俗不断通过各种渠道传到广东。据说南宋末年,宋少帝南逃,带了御厨到广东,不少宫廷的饮食风俗及食品的制法也随之传入岭南民间,逐步被广东人吸收。广东盛产蔗糖,而粤人爱吃糖品,糖制的食品堪称全国之冠。但有些食法,便是由外地传入的。比如,广东乌糖的泡制及其食俗,据说是由唐太宗所派遣的贡使传授下来的。《广东新语·卷十四》中写道:“乌糖者,以黑糖烹之成白,又以鸭卵清搅之,使渣滓上浮,精英下结,其法本唐太宗时贡使所传。”再如,广东本无吃面食的习惯,到了宋代,中原地区的百姓南下,才逐渐传至粤地。据说“油条”的食法就是这个时候传入的。同时,广东开放很早,汉武帝时,广东已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唐宋时代,广州就是世界上大型的海港城市之一。阿拉伯、大秦(罗马)等国前来中国通商的人不少,随之也传来了外国的饮食风俗。以“烧酒”为例,据《广东新语》记载:“按烧酒之法自元始。有暹罗人,以烧酒复烧人异香,至三十二年,人饮数盏即醉,谓之阿刺吉酒。元盖得法于番夷云。”改革开放以后,与国外的交往日益频繁,中西的饮食文化交流空前活跃,大大地改变了广东的饮食结构,饮食风俗也随之发生变化。上述种种原因,使广东的饮食文化,具有南北融会、中西合璧的特点。

1842年,英国以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强取香港。1997年,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香港成为特别行政区。香港号称“美食天堂”。其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除了提供驰誉世界的中国各省风味美食外,亦兼备亚洲及欧美著名佳肴。中国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16世纪中叶,葡萄牙借晒货之名,占领了我国澳门地区。在后来的四百多年时间里,东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澳门地区的饮食风味主要是广东风味,还有葡萄牙、日本、韩国和泰国等风味。

广东人口8642万,以汉族为主,98%以上是汉族。另外有黎、苗、瑶、壮、畲、满、回等少数民族。中国香港人口678万(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6月30日的数据),大部分居民来自邻近的中国广东,还有少量英国等外国侨民。中国澳门人口44万(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9月30日的数据),居民以华人为主,葡萄牙人及其他外国人占5%左右。

2.饮食概况

●菜品风味特点

粤菜的制作有蒸、炸、浸、炆、焗、炒、炖、煎、熬等种方法。重色彩,求镬气,讲刀法,食味道。选料广、博、奇、精、细,鸟兽蛇虫均可入馔,注重菜肴风味,讲究清、鲜、爽、嫩、滑。港、澳菜品的风味特色与广州菜非常接近。港、澳菜具有融合南北风味、中外风格、不拘一格、变化较快等特点,代表品种有沙律大龙虾、泰式焗花蟹、蒜蓉西生菜、葡汁焗四蔬、千岛汁乳鸽、新奇橙花骨、粤式椒盐骨等。

●广州方言区饮食

大体上说,以广州市为中心,包括操用同一方言的广州郊县、香港、澳门以及粤中、粤西的大部分地域和粤北的小部分地方。本食区则以广州为代表进行介绍。

主食与面点:主食是稻米,食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以米做粥,常配其他原料做成各种粥品,名目繁多,有生滚粥、生菜粥、明火白粥、猪骨粥、艇仔粥、八宝粥、水蛇粥、竹蔗粥、猪红粥等上百种。米粉的吃法又有多种,既可做主食小吃,又可以做菜肴。广州点心品种丰富、制作精巧。

副食:开放的文化观念反映在饮食方面,则明显地表现出该区人民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有人曾开玩笑说,广州人什么都敢吃,天上除了飞机、地上除了四脚的家具之外,蛇、猴、猫、鼠、禾虫等都成了席上佳肴。台湾学者张起钧先生曾在《烹调原理》一书中讲:广东菜与江苏菜比,虽都具商业气,但粤菜沾了些“洋气”。此等商人不同于两淮盐商之“贾气”,而是透着一股买办与外贸商人的气息,具有少年革命精神。粤、闽、港、澳等菜肴在中国独树一帜。这里的厨师善于吸取中、西烹饪技术的精要,根据本地百姓的口味、嗜好、习惯,大胆改良,锐意创新,选料广泛而精细,刀工精致,调味有方,呈现出勃勃生机。故有“食在广州”等谚语流传。广州菜品讲究清、鲜、嫩、爽、滑、香。调味有酸、甜、苦、辣、咸、鲜。制成的菜肴有香、酥、脆、肥、浓之美。广州人有早上喝茶的习惯,广州的大街小巷,到处是茶楼饭馆。

●闽南方言区饮食

本区主要包括潮、汕等地。

主食与面点:以大米为主食。面点有韭菜馃、粽球、鱼面、粽子等。

副食:以烹制海鲜见长,汤菜功夫独到,善烹素菜与甜食,菜肴口味清醇,注重保持原料鲜味,偏重香、鲜、甜,红炖大群翅、潮州豆酱鸡、冷脆烧雁鹅、佛手排骨、香滑芋泥、护国菜等都是潮味十足的菜品。潮汕小吃店几乎遍布城乡,这些小吃风味特别,有鱼丸、鱼饺、粉条、牛肉丸、鱼什锦汤、糯米猪肠,还有卤鹅、卤鹅头、卤鹅翼等。

●客家方言区饮食

本区以讲客家方言为主。其居民主要聚居于粤东的东江流域和兴(宁)梅(县)一带,其次是散居广州郊县丛化、增城、龙门及广东其他一些地方。

主食与面点:以大米为主食。东江菜又称客家菜,菜品主料突出,朴实大方,口味上偏于浓郁,砂锅菜很出名,具有独特的乡土风味。

副食:主要是家养禽畜蔬菜瓜果。烹调方法以焖、炖、煲、焗见长。所做菜肴下油重,味偏咸,讲究酥软香浓,朴实大方,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其特色名菜有东江盐焗鸡、扁米酥鸡、爽口牛丸、酒焗双鸽、东江酿豆腐等。如扁米酥鸡,即用蒸熟的糯米饭晾干,填进鸡腔内,先蒸后炸而成,色泽金黄,外酥内嫩,味香浓。酒焗双鸽的做法是将鸽子架在铁锅内,将玫瑰酒一杯置于鸽子之间,加瓦盆作盖,用中火烧鸽至熟。

(二)广西饮食文化

1.沿 革

古代的壮族先民已有灿烂的饮食文化,自秦汉以来两千年间,由于战乱或其他原因,原来居住在湖北、湖南等地的瑶、苗等民族被迫南迁至岭南地区,从而形成了广西多民族杂居的局面。杂居的结果,各民族饮食相互影响,形成了广西人民饮食上的共性;同时,由于历代统治阶级多采用“分而治之”的政策,各民族也保持了各自独特的饮食风俗。广西风味发展于宋、元时期,随着大量中原人民进入广西,带来了包括烹饪技艺在内的先进文化技术,促进了广西风味的初步形成。进入明、清时期,广西已建为行省,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1876年起,先后将北海、梧州、南宁、龙州辟为通商口岸,百商云集,华洋贸易频繁,饮食市场日益繁荣,推动了烹饪技艺的发展,在加工上又接受了西餐的一些技法,开始使用引进的原材料。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4489万,聚居着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布依、满、黎和土家等民族,以壮族为主体。

2.饮食概况

●菜品风味特点

广西人烹制菜肴,擅长炒、蒸、炸、烧、扣、焖、煲、腌等技法。具有善于变化、注重味香、讲究配菜、粗料精做等特点。

主食与面点:从全区来看,基本上以大米为主食,蔬菜、肉类为副食;一般日食三餐,早晨多食米粉,中午与晚上多吃米饭,夜间喜上街品尝小食,随季节尝新。风味面点小吃有太牢烧卖、米粉饺、大肉粽、糯米豆饭、牛巴肉丸粉、锅烧米粉、马肉米粉、香糯八宝饭、荔芋香角、老友面、蕉叶糍、大肉粽等。

副食:盛产粮、油作物和果、蔬、笋、菌、家畜家禽等。山区还多产蛤蚧、竹鼠、山蛙、水鱼等野味山珍;江河里产各种鱼鲜,其中,禾花鱼、北流鸭塘龟、漓江鳜鱼等,历来被视为珍品。广西还生产了很多调味品和名特产品。如桂林豆腐乳、辣椒酱、南宁黄皮酱、樟木豉油膏、黄姚豆豉、桂林三花酒等。广西人热情好客,节日聚宴歌舞,气氛热烈。从口味嗜好看,桂东南一带,口味以清爽、鲜甜为主;而居住在桂西北地带的人们,嗜好咸、鲜、微辣、干香。广西人烹制菜肴,擅长炒、蒸、炸、烧、扣、焖、煲、腌等技法。具有特色的名肴有:原味纸包鸡、荷叶香鸭、荔芋扣肉、蛤蚧炖鸡、红烧水鱼、竹板鱼等。

(三)海南饮食文化

1.沿 革

海南省是1988年从广东省划出的新省份。秦以前属百越之地,秦属象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海南岛设珠崖、儋耳两郡,是在海南设置地方行政机构的开始。以后的行政区划虽多有变更,但自明清以来,海南多隶属于广东省。海南的居民是由大陆上迁来的。先是黎族,后是汉族和苗族。黎族的远古祖先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已迁徙至此。汉族大批迁来海南,大约在唐宋时期。唐宋以来,中原名臣、学士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胡铨、苏轼等人相继贬谪来琼,带来了中原饮食文化。海南汉族通用潮汕方言,习俗也相近。故有人称海南汉族是河洛人中的一支。苗族移居海南,时间较晚,人数也较少,多数居住在山中,习俗受黎族影响较大。海南侨居海外的人较多,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机会多,故海南人在饮食上深受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带有泰国、马来西亚诸国的一些饮食特点。

海南人口787万。居有汉族、黎族和苗族等。

2.饮食概况

●菜品风味特点

海南菜品风味与广东菜有许多共同之处,取料立足于本地特产,料以鲜活为主,味以清鲜居首,重原汁原味,喜好清淡。烹调特点与粤菜相似,具有特色的菜品有白切文昌鸡、白汁东山羊、清蒸和乐蟹、砂锅海龙凤、海南椰奶鸡、海南椰子盅、椰蓉焗子鸡、明炉羊肉等。

●平原地区饮食

主食与面点:以大米为主食。海南人一日三餐多是粥,不论年岁丰歉,均要喝粥。海南人还喜食米粉。

副食:海南热带水果品种极多,如椰子、菠萝、龙眼、荔枝、芭蕉、橄榄、杨梅、榴莲、腰果、番石榴、芒果、菠萝蜜、槟榔等。海南是我国咖啡、可可、胡椒、砂仁的主要产地。海南四面临海,渔业发达。附近海域,盛产鲷、马加鱼、石斑鱼、对虾、龙虾、海蛇、海鳝、海龟、海参、鲍鱼、海马等名贵的海产品。海南岛文昌鸡、嘉积鸭、东山羊、和乐蟹久负盛名。海南人却喜食羊肉。冬季用火锅涮煮羊肉,与北方的涮羊肉不同,取肥嫩的东山羊,剔毛后带皮带骨剁小块,入火锅涮煮。妇女在坐月子期间,必吃椰子炖鸡。海南人饮食上没有什么禁忌。在饮食上深受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带有泰国、马来西亚诸国的一些饮食特点。海南人也有清晨进茶楼喝早茶的习惯,但似乎不像广州人饮早茶那么普遍。比较起来,海南人更喜饮咖啡。海南岛城镇到处设有咖啡馆。

●山区饮食

山区主要为黎族、黎汉杂居区。

主食与面点: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木薯、甘薯。一般一日三餐均是粥,招待客人才食干饭,极有特色的饭食是烤竹筒饭。

副食:居民从前没有种植蔬菜的习惯,全靠采摘野菜、竹笋等供食用。近年已开始种植瓜菜。家家户户养牛、养猪、养狗,肉食以牛肉、猪肉为主,兼以猎取野猪、黄猄、野禽、蛇、田鼠为食。牛群是家中财富的象征,平日不轻易宰*,只有遇到大喜事时才宰*,*猪也是如此。牛肉和猪肉的烹饪,多切块放大锅中,煮至刚熟加盐即成。烹调方法极为粗陋,很少采用煎、炒、炆、炖的方法。肉食以火去毛,或烤食,或煮食。小动物多用竹签从肛门穿至口腔,放火上整烤,不加任何调料,烤熟后去内脏即可食用。若是煮食,要先除去内脏,加少许盐及野辣椒煮熟即可。家家都有腌制食物的习惯。例如将鱼和嫩玉米一起切细,加盐放入瓦罐中腌五六天,就可以煮吃。罐里的咸水汁可长时间保留,再行腌制,认为此汁时间越久,腌的菜越咸香可口。黎胞男子嗜好烟酒,妇女喜嚼槟榔。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