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来了,我们也不要忙着告状。可以询问一下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对于孩子的期许如何,然后根据家长的反应,再进一步谈孩子在校的表现、老师在管理上遇到的困难,最后再表达希望家长协助学校进行解决的想法。
你做到这个份上,明事理的家长,大部分已经主动站起来和你表示不好意思,并和你保证一定会配合学校完成孩子的教育工作了。
这里,推荐一个我认为对后进生家长挺有效的小方法——报喜!
在和家长的谈话中,你可以和家长来一个约定,比如孩子取得进步了,你就给他报喜。如果家长同意了。以后,你也就是一条短信的事情,但这却相当于给孩子戴上了一个紧箍咒。
你操作的好的话会达到一种什么效果呢?当你连续有个3-4次给家长报喜后,你会发现孩子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套方法起作用的原理其实很好理解。老师给“差生”报喜,家长新鲜、学生本人也新鲜,效果往往远好于给“好生”报喜,毕竟,差生被骂多了、家长被埋怨多了,来一个会报喜的老师,他很容易视你为知己嘛!试问,谁又不想得到肯定呢?家长、孩子,都不例外!
当然,这个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有些老师一看,估计就骂纸上谈兵了!但确确实实,有些老师就善于此道,拿捏得很好,让家长、学生都受益其中!
另外还有一点,以上方法,是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还重视的情况下,才会生效。
但往往,这些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家长不重视。那么,我们则又要另外想办法!
很多时候,孩子出现问题,根源是在家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老师能做的其实很少。
我是认为:
- 一个老师,只要做到,控制住这个孩子的坏行为,让他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他就合格了。
- 一个老师,在控制这个孩子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的同时,如果还能在别的方面发现这个孩子的闪光点,然后放大,给他在学校里生活下去的希望,他其实就已经很优秀了。
- 一个老师,在上述的前提下,如果还能给这样的孩子以爱的感化,让这个孩子能够走出家庭的阴影,最终成为一个上进、优秀的学生,那他真的已经可以上升到教育艺术家的程度了。
要做到第3点,说起来很难,但其实也很简单。
我曾举过一个老师的例子。她带的班从来不需要什么班规,因为她只要站在班里,自然而然就是一股教育的力量,学生为她想、为她做、为她高兴、为她伤心,她俨然就是班里的“女王”。
但她其实既不高大、也不漂亮、甚至也不是天生一副威严的样子,那她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只说她做过的一件事:
她曾3年如一日的,始终坚持为一个班级里的贫困生买早饭,即使出差甚至病假,都坚持让同事代买。
坚持付出,不求回报。其实就是她所有的秘诀。
就因为这个秘诀,她年年是班主任、届届是班主任,不论带什么样的班级,她都带得比人家省心、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