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儿子离家出走未归来,22岁儿子离家6年大结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22:36:18

《明史·谢缙传》是这样记载的:”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

意思是:此前,尚未册立太子,淇国公邱福说汉王朱高煦有战功,应册立为太子。朱棣秘密询问谢缙的意见。谢缙认为应册立皇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朱棣听后沉吟不语,谢缙又磕头道:“好圣孙“,是指宣宗朱瞻基,朱棣终于点了点头。

朱棣经过权衡比较,最终决定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此时朱瞻基六岁。

在争夺太子之位的第一轮竞争中,朱高煦输给长兄。

大结局儿子离家出走未归来,22岁儿子离家6年大结局(9)

对于这一过程,《明史·朱高煦列传》是这样记载的:“时议建储,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善高煦,时时称高煦功高,几夺嫡。成祖卒以元子仁贤,且太祖所立,而高煦又多过失,不果。”

意思是:当时商议立储之事,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支持朱高煦,朱高煦差点儿夺得太子之位。而朱高煦多有过失,朱棣最终没同意册立朱高煦。

对于朱高煦的过失,《明史·朱高煦列传》是这样记载的:“成祖以为类己,高煦亦以此自负,恃功骄恣,多不法。”

意思是:朱棣认为朱高煦很像自己,而朱高煦也很得意,骄傲自负,多行不法。

五、数次诬陷太子和辅佐太子的大臣

在朱高炽被立为太子的同时,朱高煦被册封为汉王,封地在云南。

大结局儿子离家出走未归来,22岁儿子离家6年大结局(10)

然而,朱高煦不甘心失败,大发牢*,“我何罪,斥我万里!”(《明史纪事本末》)。

朱高煦不肯去云南就藩,朱棣也没有勉强,朱高煦得以破例留在京师。

或许,在朱高煦看来,父亲册立太子时很勉强,而且对他的纵容几乎没变,因此他并未放弃争夺太子之位。

或许,朱高煦认为自己与唐太宗李世民夺位前的处境类似,他经常以自比李世民,唐太宗曾被封为”天策上将“,于是朱高煦请求得到天策卫为护卫,得到准许,后来朱高煦又乘机请求增加两护卫,再次获得准许。

而且,朱高煦利用朱棣对太子的不满,多次诬陷太子和支持太子的大臣。

大结局儿子离家出走未归来,22岁儿子离家6年大结局(11)

朱棣在纵容朱高煦的同时,不断打击太子。比如,不许大臣单独见太子,”凡百官朝谒东宫,偕进偕退,不许独留私见“(《明太宗实录》),后来一位中军都督佥事单独去见太子,受到朱棣的书面警告。

朱棣听信朱高煦的谗言,否决太子监国期间的政务处理,”驾旋,仁宗监国,为谗言所中,帝怒,榜午门,凡东宫所处分事,悉不行“(《明史》)。

谢缙被贬到安南督运粮饷,几年后回京师奏事时,正好朱棣不在南京,谢缙不顾规定单独去见太子,然后便直接回去了,没有等着朱棣返回京师。

朱高煦抓住这个把柄,趁机让人对朱棣说:”谢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明通鉴》)

意思是:谢缙趁着皇帝不在的时候,去私见太子,藐视皇上,罔顾为人臣子的礼仪。

朱棣一怒之下,下令将谢缙捉拿入狱,后来谢缙死于锦衣卫诏狱。

大结局儿子离家出走未归来,22岁儿子离家6年大结局(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