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儿子离家出走未归来,22岁儿子离家6年大结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22:36:18

永乐十四年十月,朱棣回到南京,将汉王府中护卫改为青州护卫,不再隶属于汉王府,然后将汉王府的另外两支护卫调到居庸关以北。

听说了朱高煦的更多不法行为后,朱棣勃然大怒,下令脱掉其亲王冠服,关押在西华门内,打算将其废为庶人。

朱高炽哭着求情,朱棣最终削夺了朱高煦的两护卫,下令诛*其亲信。

第二年三月,朱棣将朱高煦改封到乐安,责令立即就藩,此时朱高煦三十七岁。

八、伏击朱瞻基没成功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在北征回师途中,行至榆木川病逝,时年六十四岁,此时朱高煦四十四岁。

大结局儿子离家出走未归来,22岁儿子离家6年大结局(17)

朱高煦派人偷偷潜入京师,伺机而动,“高煦亦日遣人潜伺京师,幸有变”(《明史·朱高煦列传》)。

朱高炽知道后,却对朱高煦更加厚待,下诏把朱高煦召至京师,把朱高煦的食禄从一万石增加到三万石,还赏赐了很多财物。

不久,朱高炽下诏封朱高煦的长子为汉王世子,其余儿子全都封为郡王。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明仁宗朱高煦去世,当时太子朱瞻基在南京。

朱瞻基要赶回北京继位,“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明史·朱高煦列传》)。

大结局儿子离家出走未归来,22岁儿子离家6年大结局(18)

意思是:朱高煦企图在朱瞻基返回北京途中设伏兵袭击,由于过于仓卒,没能成功。

朱瞻基继位后,对朱高煦和赵王的封赏十分丰厚,额外加赐五百两黄金。

九、起兵叛乱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朱高煦起兵叛乱,此时他四十六岁,朱瞻基二十八岁。

《明史·朱高煦列传》是这样记载的:遣其亲信枚青等潜至京师,约旧功臣为内应。英国公张辅执之以闻。时高煦已约山东都指挥靳荣等,又散弓刀旂帜于卫所,尽夺傍郡县畜马。立五军:指挥王斌领前军,韦达左军,千户盛坚右军,知州朱恒后军,诸子各监一军,高煦自将中军。世子瞻坦居守,指挥韦弘、韦兴,千户王玉、李智领四哨。部署已定,伪授王斌、朱恒等太师、都督、尚书等官。

大结局儿子离家出走未归来,22岁儿子离家6年大结局(19)

意思是:朱高煦派亲信枚青等人暗中到京师,企图找功臣勋将当内应。英国公张辅捉住枚青去见朱瞻基。当时朱高煦已经约山东都指挥靳荣等人共同起事,又在卫所散发刀箭、旗帜,还将附近郡县的牲畜马匹全都抢走。朱高煦下令成立五军:指挥王斌统领前军,韦达统领左军,千户盛坚统领右军,知州朱恒统领后军,他的儿子各监一军,朱高煦亲自率领中军,世子朱瞻坦留守,指挥韦弘、韦兴,千户王玉、李智各领一哨。全部部署完毕,朱高煦封王斌、朱恒等人为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

十、结局悲惨

朱高煦到乐安(今山东惠民县)后,经过朱棣的削弱,实力已经不足以举兵夺位。

朱瞻基与群臣商议平叛策略时,张辅上奏:“高煦素来懦弱,请陛下让臣领兵两万,将其生擒”,“高煦素懦,愿假臣兵二万,擒献阙下”(《明史·朱高煦列传》)。

张辅自信率两万兵马能平叛,或许说明朱高煦此时的兵力十分有限。

朱瞻基最终决定御驾亲征,“卿诚足擒贼,顾朕初即位,小人或怀二心,不亲行,不足安反侧”(《明史·朱高煦列传》)。

意思是:爱卿虽然可以平定叛乱,但是朕刚刚即位,一些人可能怀有二心,不亲征不足以安定其心。

大结局儿子离家出走未归来,22岁儿子离家6年大结局(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