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儿子离家出走未归来,22岁儿子离家6年大结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22:36:18

永乐十二年,朱棣北征回师,由于朱高煦的诬陷,朱棣下令逮捕了辅佐太子监国的黄淮、杨士奇、杨溥、金问等官员,不久杨士奇被释放。朱高炽即位后,将三人释放。

或许,朱棣之所以听信朱高煦的谗言,打击太子的势力,是为了照顾支持朱高煦的武将的情绪,他要带领这些武将外出征战。

六、距离太子之位越来越远

朱高煦在父亲的纵容下,实力和享受的待遇不断提高,同时朱棣也多次打击太子朱高炽的势力,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朱高煦距离太子之位越来越近,朱棣似乎从来没打算废掉太子。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十一月,朱瞻基被封太孙,此时十三岁,朱高煦此时三十一岁。

朱高煦被父亲册立为太子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几乎为零,此时可能是他及时止损的最佳时机。如果朱棣打算册立朱高煦为太子,不会册立朱瞻基为皇太孙。

大结局儿子离家出走未归来,22岁儿子离家6年大结局(13)

去拜谒明孝陵的台阶上,太子朱高炽走在最前面,朱高煦在中间,后面是皇太孙朱瞻基。朱高炽身体肥胖,而且腿脚有毛病,在两名宦官搀扶下上山,摇摇晃晃,难免跌倒。朱高煦见状,说:“前人蹉跌,后人知警”,朱瞻基立即回击道:“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回头一看变了脸色。《明史·朱高煦列传》

朱瞻基的势力在朱棣的扶持下快速崛起,朱高煦整垮太子的希望化为泡影。

朱高煦若想彻底扳倒太子,只能寄希望于太子出现大的错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朱高炽一向小心谨慎。

在靖难之役期间,建文帝朱允炆采纳方孝孺的建议,派人给朱高炽送信,许下承诺:只要朱高炽归附朝廷,便封他为燕王。

朱棣获得密报后,询问朱高煦的看法,朱高煦借机对朱棣说,朱高炽与朱允炆一向关系不错。不过,朱高炽很明智地连信封都没拆,便派人送给朱棣处理,彻底打消了朱棣的疑虑。

七、被贬到乐安

永乐十三年五月,朱棣下诏把朱高煦封到青州,但是朱高煦仍不想去。

大结局儿子离家出走未归来,22岁儿子离家6年大结局(14)

朱棣开始怀疑朱高煦有所图谋,于是下诏斥责:“既受藩封,岂可常居京邸!前以云南远惮行,今封青州,又托故欲留侍,前后殆非实意,兹命更不可辞。”《明史·朱高煦列传》

意思是:既然已经被封为藩王,哪能长期待在京师?以前封你到云南,你嫌太远,现在现在改封到青州,又找借口不去,你说想留下来陪我,恐怕不是出自真心,皇命不可违,速去就藩。

虽然朱棣的语气很严厉,可朱高煦仍旧赖在南京不走,想尽办法拖延。

“汉王高煦于各卫选精壮军士及有艺能者,以随侍为名,教习武事,造作器械”(《明太宗实录》)。

意思是:朱高煦在南京各卫所挑选精锐将士和有特殊才能之人,进行操练,打造器械。

朱高煦想干什么?难道想武力夺位?

大结局儿子离家出走未归来,22岁儿子离家6年大结局(15)

永乐十四年九月,朱棣在北京闻讯后,对负责处理汉王府兵事的右军都督佥事欧阳青下令:“亲王护卫官军自有常数,凡各卫选拨随侍汉王者,令各还原伍,不许稽留”(《明太宗实录》),随后启程回南京。

而且,朱高煦还私自招募了三千兵力,藏在汉王府,不在兵部登记军籍,“又募兵三千人,不隶籍兵部”《明史·朱高煦列传》。

此外,“高煦私造兵器,阴养死士,招纳亡命,及漆皮为船,教习水战等”(《明史纪事本末》)

意思是:朱高煦私自打造兵器,偷偷收养死士,招纳亡命之徒,在牛皮上涂生漆制造船只,练习水战。

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亲王的收入不足以支付,于是朱高煦纵容部下劫掠,“纵使劫掠”《明史·朱高煦列传》。

兵马指挥徐野驴捉住这些违法之徒准备治罪,朱高煦却一怒之下,手持兵器击*野驴,朱高煦还制造了皇帝专用的车马器物。

大结局儿子离家出走未归来,22岁儿子离家6年大结局(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