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蹬。蹬步违拳理,伤膝盖,损筋骨。蹬就是肌肉僵紧,内气不通,用力了;蹬就与地面顶抗了,产生分离了。改变运动模式和意识,按正确方法练习,不蹬而练拳并不难,新拳友也能做到。
(2)跪。膝盖前超脚尖,左右偏离太冲穴,膝盖带着重心跑,都属于跪。
(3)膝盖受力。裆胯不开,劲走膝盖,双腿僵滞,伤膝盖。力应走腿的阴面,从委中穴下脚跟。
(4)虚实不分,拖泥带水。提虚腿必须把重心完全交给实腿,实中实,虚中虚。
(5)落脚如重錘砸地面。主要实腿无力,没有挑胯,没有用脊柱提吸虚胯。
(6)双脚纵、横距不合规。通常横距小,胯横转不灵;纵距大,腿受累,导致腰胯不松、重心不稳、转换不灵。用大脚趾引劲。两脚之间纵横距离因人而异,因拳而异,横距内间距二个至二个半平拳,纵距约肩宽。
(7)落脚不实不稳,脚板受力不均,“喝风”,或脚下乱动。杨式太极拳落地如大树扎深根。五趾适当抓地,五趾舒展放松抚着地面,脚底板四沿像是吸盘轻轻吸住大地,脚心虚空,轻吻地面。
(8)三尖不同向,七星不同转。脚尖、膝尖、胯尖应同向,由胯主宰腿脚转。
(9)上无顶头下无中定。立身不正,前俯后仰,起伏过大。应象木偶戏中的木偶,上面总提吊,下面总沉坠,对拉拨长,让全身关节始终处于放松状态。
(10)双胯无虚实,身体同起落。
(11)腿脚无力,难以放松。立不住,站不稳,颤颤巍巍,多练拳架必伤腿脚,应先从增强腿部功力的基本功开始,如易能太极的摇桩、站桩、太极步。!
(12)走“孤立”步,没有头、手、肩、胸等配合。太极拳,一动无有不动,是全身上下、内外一起动。走太极步背起双手或双手捧腹,这种非自然状态打破全身协调平衡。
(13)力线不清晰,劲道不贯穿,脚腿起强力。出脚,应以大脚趾引领,膝盖随,胯根催,节节贯穿;前腿收,胯提膝,膝提脚,不能先起脚尖,让劲断在脚踝处。
(14)脚不走弧线。胯没开、没对旋,脚下走直线不符合太极劲路。太极步中不同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每个习拳者一段历程。练拳,也是纠偏修正的过程。明拳理、得良方、遇明师,这一过程大大缩短。
习拳3、5年,上述问题还明显存在,就会成为提升拳技和养生功效的障碍,还会损伤筋骨,内耗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