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角翼相比,梯形翼的使用比较少,但还是有一些忠实的信徒,尤其是诺斯罗普,F-5 和 F-18 都是梯形翼。洛克希德的 F-104 也是梯形翼,但 F-22 已经超出传统梯形翼,而是介于梯形翼和三角翼之间了。
F18
F22
3.变后掠翼:
大后掠翼、三角翼、梯形翼的起飞、着陆速度和机动性都不及平直翼,但平直翼的高速飞行阻力太大,那通过机械手段,使机翼的后掠角可以在飞行中按需要随意改变,岂不两全其美?这就是变后掠翼的由来。
变后掠翼的概念看似简单,实现起来问题一大堆。首先有飞行稳定性的问题。随着机翼后掠角的增加,升力中心逐步后移,很快就有升力中心远离重心的问题,即使超级巨大的平尾能压住,也将带来巨大的阻力,得不偿失。为了减小升力中心的移动,变后掠翼只能一分两段,铰链设置在固定的内段外侧,而活动的外段减小,牺牲变后掠翼的效果来简化工程设计。
苏-17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飞行稳定性问题,活动段只占翼展的一半;F-14 的活动段比例大一点,但依然有一个很大的固定段。变后掠翼还有很多具体问题:翼下起落架不容易找地方生根,活动段内无法设计翼内油箱使总的翼内油箱空间大减,翼下武器挂架需要随活动段同步转动才能保持挂载的武器指向前方,加上变后掠翼固有的机械问题,变后掠翼最后会变的很重,极大地抵消了变后掠翼的气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