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太极代表什么,无极皇极太极三者关系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5:37:52

周敦颐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率先将“太极”和“无极”两个概念放在一起讨论,同时构建了自己的本体论思想。应该说,周敦颐的思想前后是发生了明显变化的,经历了以“无极”为本体最后到以“诚”为本体的发展过程,这一转变过程透露出他对“太极”和“无极”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也有变化。而且,“诚”这一概念在周敦颐这里极为重要,不仅具有本体论意义,也具有人性论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周敦颐的本体论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他也发展了自己关于人性论的观点。

无极太极代表什么,无极皇极太极三者关系(1)

关于周敦颐理学思想的本体,从古至今很多学者都对其有所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周敦颐讲“无极而太极”,朱熹注释为“只是说无形而有理。所谓太极者,只二气五行之理,非别有物为太极也。又云:以理言之,则不可谓之有;以物言之,则不可谓之无”,认为周敦颐以“太极”为本体;有学者则认为“‘无极’是周敦颐哲学逻辑结构的形而上范畴与其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太极’是无极’所派生的浑沌未分的东西。”还有学者认为“太极一词是指它作为宇宙根源具有独特的性质的规定,无极一词是指这一宇宙根源本不具有形质的规定,不是实在的某物”,同时又认为“诚”和“太极”是“同质、同体并用的,“太极可以‘诚’字释之,以‘诚’解太极能够说明周敦颐哲学的一贯纲领”。综上所述,关于周敦颐以何为其理学思想的本体,大致有三种说法:以无极为本体、以太极为本体和以诚为本体。

无极太极代表什么,无极皇极太极三者关系(2)

周敦颐首先援道入儒,构建了无极本体论;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周敦颐认识到了无极本体论的不足,重新构建了诚本体论,从而真正建构起儒学本体论。这一点可以从《通书》中得到证明。关于《通书》和《太极图说》的关系,各家说法不一。笔者倾向于认为《太极图说》是周敦颐思想未成熟时期的作品,而《通书》成书于周敦颐思想成熟时期,他在《通书》中对《太极图说》的思想进行了发展,抛弃了无极本体,重新建构了一个新本体“诚”。

《太极图说》全文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从首句“无极而太极”开始到“惟人也”之前,下半部分则是从“惟人也”开始到全文结束。上半部分以“无极”和“太极”两个概念为核心,讨论了本体论与宇宙论的结合;下半部分则延续上半部分宇宙生成论的内容,集中讨论现实中的人,重点在对“人极”的确定。

《太极图说》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将这一思想建立在“无极”与“太极”相结合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周敦颐人性论中“中正仁义”的道德规范是基于“无极”这一概念的。但是这种思路是存在问题的,“无极”这一概念很明显源于道家,具有虚、无等含义;而“人性”则是实实在在的。那么实有的“人性”怎么能以虚无的“无极”为基础呢?周敦颐在《通书》便改“无极”本体为“诚”本体,从而更好的使自己的本体论思想与人性论融会贯通。

无极太极代表什么,无极皇极太极三者关系(3)

其实在周敦颐之前,已有对“诚”的讨论:“《中庸》论诚虽已颇详,但却没有具体回答何以它会具有天道的性质,天道又何以会具有伦理的属性。这可以说是先秦儒学在建立道德本体论时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难题。”周敦颐沿着《中庸》的思路,明确了天道之“诚”的含义,按照从天道到人道的思路来进行。首先,周敦颐论证了诚是道德规范的总称和“百行之源”;然后便试图从人道反推至天道,为“诚”寻找天道的根据,以此论证“诚”来自于天道,从而实现天人同一;最后是把本体论与生成论结合起来,从事物的“万殊”论证道体的“理一”,完成了形而上学系统的构建。

总之,周敦颐通过确立以“诚”为本体实现了伦理道德的天道化,同时也是儒学心性概念的本体化。他的本体思想从最开始的以“无极”为本体演变到以“诚”为本体,这不仅体现了周敦颐思想的成熟过程,也说明了周敦颐善于自我反思不固步自封的优点,值得后世学者学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