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为静太极为动,无极是如何生太极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5:26:28

以上士闻道,统领世间诸般修行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圣人”和“佛祖”的那个“心”呢?说白了就是图中间那个“其小无内”的“混沌无极”。这个“其小无内”的“混沌无极”,就是阳明心学中所讲“心即理”的那个“理”,亦是儒家历来所讲的那个“中”。什么是儒家所讲的“中”呢?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这个“中”,就是就是中国人的中和,所以儒家叫中庸,道家叫中道“天道”,佛家叫中观,都崇尚“中”,而且在“中”的基础上又都崇尚“和”,儒家叫仁和,道家叫柔和,佛家叫圆和。所以“中和”就是中华文化最基本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大家常常说中华文化“儒释道”三教合一,三教合流,怎么合一,怎么河流的呢?其实就是合流到了中国人常讲的那个“中”,即图中间那个“其小无内”的“混沌无极”,老子称它为“道”,称它为“无”,佛教称它为“空”。

无极为静太极为动,无极是如何生太极的(5)

心即“无极”之理,明心见“无极”之性

说完了人类站在万物自身的立场和角度,参悟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过程,就紧接着说人类站在“道”的立场和角度,参悟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了, 当然到了后面这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知行合一”、“无为而治”过程,就很简单明了了,单纯而单一了,就只剩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这一条路径和结果了,因为其他所谓的“中士”和“下士”,是无法达到“道”的终极层面和维度的。

无极为静太极为动,无极是如何生太极的(6)

惟上士闻道,可勤而行之,无为而治

此图的重大发现终于让我们对《道德经》中关于“道”的描述有了全新的认识,也终于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实现“无为而治”、“道人合一”的具体路径和方式。比如禅宗说:人人尽可成佛。有文化的、没文化的,有钱的、没钱的,高贵的、低贱的,都可以修佛、成佛。阳明在悟得心学的真谛后也不无感叹地说到:人人皆有良知,人人均可成圣,关键是到底该如何成佛?如何成圣呢?怎么样才能算是已经成佛?已经成圣了呢?其实答案都在这个图中,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图的具体构成。

无极为静太极为动,无极是如何生太极的(7)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底无私天地宽

看到这副图,首先就让人不免想起了我们所生活的宇宙,图中这个“其大无外”的“混沌无极”,正如我们的宇宙苍穹,无边无际,浩瀚无垠,而蕴含其中的“天道阴阳太极”、“地道五行生克”、“人道六亲生克”,正如那漂浮在宇宙苍穹的天体星系和万事万物,应运而生,又随风而逝,无中生有,又有中化无,有限而短暂,甚至是转瞬即逝,但又都无法跳出这个“其大无外”的“混沌无极”之界限,因此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什么是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对“无”用“为”,就是对待任何事情时,都不掺杂自己的主观意识在内,以“混沌无极,无我无私”为做事的最大公约数,以“混沌无极,无我无私”为做事的最大初心和使命。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什么是“中”呢?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说白了,“混沌无极,无我无私”即是老子所说的“中”。

无极为静太极为动,无极是如何生太极的(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