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为静太极为动,无极是如何生太极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5:26:28

因此,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历来具有整体的生命观和哲学观,不论是王阳明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还是庄子的“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还是儒家历来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或是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莫不是如此。

如此以来,我们再以相同的方式来解读“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就易如反掌了,比如我们只需截取《太极图》中关于“无极”和“太极”的局部片段为整体,采用《易经》综卦的模型原理上看下看就行了。

无极为静太极为动,无极是如何生太极的(9)

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

我们常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殊不知高人在阴阳之道的基础上,还可以再进一步,上看下看亦有不同。因此周敦颐说:“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比如站在老子“道”终极层次和维度之上,从上往下看,看到的就是阴阳之道的统一性,就是混沌无极的结果,站在老子“万物”有限的层次和维度之下,从下往上看,看到的就是阴阳之道的对立性,就是阴阳太极的结果。

因此,站在老子终极的角度上总体来说,“混沌无极”和“阴阳太极”也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综合辩证关系,既有对立性,又包含统一性。周敦颐站在“道”的层次和维度往下看,说“自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后人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从上下综合的角度,更加兼顾性的整体说出了“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的终极奥秘。

执着于“万物有别”的分离妄念,才是造成“阴阳不调”的根本原因,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好事或坏事,事物本是一体两面,对立统一的,这叫“混沌无极”之道的智慧,也叫“不二观”的智慧。

作者 | 东方既白

十年学“易”,一朝顿悟,由“易”及“老”,以“老”解“百家”,

独创《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国学研究架构新体系。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