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剧本《茶馆》中很多情景,源于他早年的生活所见
亡国奴的流浪
离开官场的老舍,通过朋友介绍,去了*曾经豪言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天津南开中学做回了教书匠。
老舍对一张张稚气的脸倾注了他所有的耐心,还有期望。
他和学生们谈心,抨击现实的黑暗。他觉得国家的希望在下一代,他甚至以自己的学生为灵感创作了短篇小说《小玲儿》:笔下的小玲儿是个穷苦的孩子,在小小年纪就知道国仇家恨,痛恨李鸿章,仇视小日本,还组织小伙伴偷袭教堂里的小洋鬼子(教堂里的外国小孩)。
然而,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在将来若干年后,也将会被同样一脸稚气的孩子们逼得走投无路。
1924 - 1929年,老舍赴英伦讲学,期间创作了经典剧作《二马》
老舍并没有在南开中学待太久,朋友推荐他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习中文。这一去就是六年。
六年只身在国外,既长了见识,异国他乡的生活又让他感觉到无边的孤独。而他消遣孤独的方法就是文学创作。先是和英国朋友共同翻译了《金瓶梅》,又创作了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在国内连载发表。这是老舍文学创作真正的开始。
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先是在在齐鲁大学一边任教,一边从事小说创作。后来又到山东大学就职,此后又回到齐鲁大学。让老舍如此摇摆不定的原因是他一直在纠结是否要辞职专门进行文学创作。他爱写作,所以他不甘心教职占用创作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又迫于生活的压力,需要那一份固定的工资收入。
就在他纠结不定的时候,命运替他做出了安排。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山东沦陷在即。
1926年老舍在伦敦寓所。现在这里已经被列为世界名人故居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老舍固然无法拿起刀枪冲锋*敌,但是他也不允许自己什么都不做。他决定南下。
此时的老舍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大女儿才几岁,小女儿尚在襁褓之中。他告别妻儿,像一个亡国奴一样去流浪。
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买到了南下的火车票。然而,有了车票并不意味着可以上车。
又是朋友帮忙,给钱贿赂了车上的锅炉工。锅炉工在车上拽,朋友在下面抬,硬生生把老舍像塞麻袋一样从窗户塞进了车厢。
车厢里塞满了人,连站立的地方都没有。一帮子不知道从哪撤下来的残兵正在车厢里打牌,对老舍这个不速之客非常不感冒,骂骂咧咧就要动手。
正一肚子闷气没处发泄的老舍大声回敬他们:“你们想怎么着!有本事找日本人使威风去,在这里逞能算什么本事!”
大概车里和老舍一样怀着一腔怒火逃难的人多,一个个都瞪着这群逃兵。在大家的威慑之下,遇到大兵的秀才老舍才没有吃亏。
到处是战乱,四处是流民,火车走走停停,不知道能走到哪儿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目的地。同行的难民趁半路停车的空档,变戏法、打拳、占卜算阴阳、卖狗皮膏药……但凡能挣着口吃食,什么都有人做。
老舍和他们一样,背井离乡,一路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