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充大一统才是未来
在速度拉不开太大差距的今天,私有协议存在的价值被进一步降低,而公有协议早就覆盖了私有协议的功率范围,那为何厂家对其还是支持的不够充分呢?答案无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私有充电协议可以彰显自身的研发实力,制造更多的噱头营销、并且提升品牌影响力。
其次是私有协议可以创造独有的技术壁垒,以此增加营收。卖充电器、授权充电协议就是很好的例子。
除此之外,即便有些手机支持高功率,但厂商只附赠标数充电头,想要高功率, 用户还得额外加钱,而这种加钱的操作,其实变相的降低了手机的整体起售成本,厂家在打价格牌的时候也能更有发挥余地。
但需要知道的是,羊毛永远出在羊身上。
最后一点就是增加用户粘性,当充电器、耳机这些配件成为了一个无形的全家桶时,下一个手机大概率还是该品牌。
所以如果你是厂商,你也很可能做自己的私有协议,因为这事对他们来说是一本万利的。
但我们是消费者,我们肯定以自己的体验为出发。杂多的充电器放在一起会引发安全问题;
而根据市场数据显示,每年仅多余的充电器就产生超过 1.1 万吨的电子垃圾和 60 万吨的碳排放,这一点也不环保,也和厂家宣传的环保理念相冲;
还有大家明明都是A口C口,却因为私有协议而不支持快充,这事听起来一点也不高科技。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能用一套充电头和线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花费更多钱买无数个充电头堆积如山?
仅凭这一点,快充标准统一就是无法避开的大趋势。
当然,公有协议的大一统,也并非完全隔绝厂家的自研路。
小米的电源自研芯片;OPPO 的三路电荷泵并联分压设计;VIVO 的 10C 电芯体系;华为的单芯三极耳方案。
这些都可以作为辅助使充电体验更加锦上添花。试想一下,当大家都在用统一标准时,这些技术也是一种新的差异化优势,只不过这套差异化系统更加的良性,且更被大众所接受。而不是所谓的协议不同就无法触发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