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数消费者通过“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接触到快充理念的 OPPO,也是最早引入氮化镓充电器的厂商,SuperVOOC 协议对目前旗下机型充电速度的支持可达 80/150W 等规格。
在 MWC 2022 通信大会上,OPPO 还发布了 C 口充电器的 240W 快充。另外,一加、realme 都属于 OPPO 旗下,一般情况下三家配件是互通的。
作为 OPPO 兄弟公司的 vivo 也不甘落下,它使用的是 FlashCharge 协议,在 2020 年用发布的 iQOO 5Pro 以 120W 快充截胡 OPPO 的 125W ,目前发布的 iQOO 10 Pro 更是首家商用量产 200W 闪充的机型。
对了,vivo 也是最早引入双电荷泵、双电芯,串联分压等特性的厂商之一。
小米这边的重心在充电芯片上,已发布的快充芯片澎湃 P1,电池管理芯片澎湃G1,可以让小米手机实现单电芯(容量更大)120W闪充,充电时发热降低,电池寿命延长。
不得不说,激烈的快充竞赛让厂商们卯足了劲推高充电功率和相关技术,但这些私有协议也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就是其宣传的数值往往只是Peakload,也就是峰值功率。
比如我体验过的不少120W机型,实际上只能维持在100W左右。
而这方面公共协议就显得更加实诚,很多100W的机型能维持在90W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