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旋馍的正宗做法视频,油旋馍详细教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9:01:33

在凤县、太白、留坝一带,每年秋玉米灌浆籽粒硬顶时,农家常用嫩玉米做成浆粑馍。这种馍鲜美清香,很有营养。

做浆粑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硬顶玉米剥下后,加少量清水磨细,然后将磨细的糊状浆粑摊在包包菜叶上,再把备好的核桃仁、辣椒、调料放在上面,卷成放在蒸笼里,约半小时即成。另一种方法是将磨细的糊状浆粑,放在锅里烙成薄饼子,吃时蘸蜂蜜,也可将饼子晒干后切成小块炒肉吃,味道更好。但不论用哪种方法做成的浆粑馍,吃起来都别有风味。

凤县卷花馍

卷花馍是凤县农民每年夏收忙毕,走亲戚必备的食品。

年年麦子碾打完,各家内掌柜的就张罗着磨新麦子,面白得赛过雪,卷花馍卷的是用清油拌好晒好的香草,白胖胖,层层薄,吃起来清香可口。十二个馍走一家亲戚,你来我往,很是热闹。大家在一起,谈谈收成,拉拉家常,住上一日半天,走时你留我邀非常亲热。

麟游核桃干粮

油旋馍的正宗做法视频,油旋馍详细教程(25)

麟游县盛产核桃,主要出产在县西招贤、两亭一带,尤其是酒房乡卞坡、良坡等地,产量多,果质优良,民间素有“想吃核桃,把亲结在卞坡良坡”的民谣。每年11月中秋节前后,新核桃成熟,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用核桃作的“油厚旋馍”,招待至亲厚友或家人外出,都烙核桃干粮。

核桃干粮的做法是:将核桃仁焙黄碾烂至出油,加上调料、葱花,用薄面片摺叠包好,擀成饼,上锅烙熟,层数繁多,酥软,香气扑鼻。走亲戚用的核桃酥,比月饼大一倍多,以核桃仁为馅子,外包一层薄面皮,上锅烙出,异常酥软,男女老少均喜食。

千阳寇家河干粮

千阳县寇家河干粮是一种烧饼,用水面、干面、酵面三样子和好烙熟的,一面有用细刀刻的面纹,一面有划出来的菊花芯。和面要揉到,烙的时候用麦草擦锅,麦草烧火。烙熟后又白又细又好看,带着麦子的清香味。

武功锅盔

油旋馍的正宗做法视频,油旋馍详细教程(26)

人说:“武功有三怪”,其中“一怪”就是锅盔像锅盖。武功锅盔大如锅盖,厚度三寸,每个重达20多斤。两面黄、干、硬、脆,夹心白、绵、筋、甜,嚼在口里香味醇正,满嘴生津。越嚼越香,越觉有味道。行家吃锅盔,干吃不用菜,以品其味。

武功县尚家坡村有一位老支部*,解放战争中曾给徐向前元帅当过警卫员。60年代,他去北京看望老首长,用25斤面粉烙了一个大锅盔,千里迢迢带到京都,送给老首长。徐帅一看,大开眼界,惊讶地问:“这么厚,这么大,是怎样烙制成的”?随之,徐帅让人用刀将锅盔切成条块,转赠他人分享,无不交口称赞。西安、咸阳、宝鸡等到武功来的人,都要带个大锅盔回去馈赠亲友。

锅盔的制作很讲究。要选优质小麦,因为它面粉白,有筋性,味醇正。和面时先放酵头,分量要适中,多则馍易胀软,少了面又发不起来。加水时,最忌猛一倒入,要以细水边倒入边和搅。面要和硬,放在案板上压揉。案板里边墙上钳着一块四方木,中间有一孔,用一胳膊粗的木杠,一端插入孔内,人骑在杠上,来回挪动,压揉面块,一直揉到由硬变软,然后做成锅盖形状,放进大铁锅烙烤。烙锅盔不能用煤炭和其他硬柴火,只用麦秸,而且要文火慢烧,火不能大,也不能断,这样约两个小时后,大而厚的锅盔就熟了。

扶风鹿糕馍

“岐山的挂面,凤翔的酒,扶风的鹿糕京里走”。这种说法在陕西省八百里秦川流传久远。早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扶风的鹿糕馍就以色白亮、味甜香、煮不散(烂)、贮不霉而名扬秦川,流传京都了。传说县衙里的官差常吃鹿糕馍,有时,他们刚把馍煮下锅,突然有了紧急公事,等办完事再来吃,还觉得这馍煮得恰到好处。

“出东门,上东坡,东坡有个邱大哥,专给人做鹿糕馍”。这邱大哥家住城关镇东寺村,距扶风县城约有一里多路。老汉揉面,老婆烧锅,儿子跟着压窝窝(压盖鹿图案)。为什么还要给馍的中心压个鹿图呢?原来,清朝末年,扶风县城卖这种圆乾粮馍的人家逐渐多了起来,因而有了以假充真的现象,邱家怕败坏本家声誉。有一次,他在给县衙老爷祝寿送礼馍时,发现县老爷家中堂挂着一幅“鹿回头”的吉祥图,造型活泼,立体感强,构图方正。加之来宾喧染恭维县太岁,说鹿是一种性情驯良的动物,群鹿同行,其一鹿遇见食物便回首呦呦作鸣,以唤群鹿共食;此图也表示吉祥如意,康健长寿。于是,老邱的祖师爷回家寻人雕刻“鹿回头”的美丽图案,以示吉祥如意、寿比南山,像商家字号一样压在乾粮馍的中心,名曰“鹿糕馍”,以别他家。当时,扶风县是驰名全国的麦米菜子油之乡,此地人出外做官、行商做生意的及下属官吏上京进省,特别有意携带上些鹿糕馍做为礼品,以显示地方食品特色,所以有“扶风鹿糕京里走”之说。

扶风的鹿糕馍,制作办法类似于制糕点和烤烧饼,但面要和得硬,烘烤火要小,时间要长。原来一锅只烘烤10个,如今工艺不断改进,一锅可烘烤四五十个,一个人一天可用80至100斤上等面粉制作出400至500多个鹿糕馍了。

富平“太后饼”

油旋馍的正宗做法视频,油旋馍详细教程(27)

陕西富平县特产“太后饼”,具有外皮焦黄酥脆,内质层次分明,柔软可口,油香不腻的特点,久为群众所喜爱。近年来,成为接待国际友人的名点。

相传汉文帝(公元前180年—157年)的外祖母灵文侯夫人,曾建园于怀德县(今富平县华朱公社怀阳城),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常来此地省母,随行御厨将烤饼技术传授于当地民间,故取名“太后饼”。两千多年来,这一操作技术世代相传。

“太后饼”以上白面粉十斤和猪板油四斤为主要原料。板油除去皮膜,切丁,用刀背排砸成油泥。排砸时将调料水(用八角、花椒、桂皮熬制)及精盐分次加入,再排砸两次。将和好的面团分成每个重二斤的面剂,用手拍平,在案上甩扯成二分厚的长形面片,在上面抹一层板油泥;然后从右向左卷成圆柱形,搓成长约二寸的条,用手压扁,回叠成三折,再搓压成一层五寸的条,揪成每个重约二两的面剂;每个剂子竖起在手中旋转五六转后,用拇指压住顶端,边旋转边向下按,如此转五六次,用手拍成直径约二寸的圆饼,即成“饼胚”。

将饼胚上面抹上用水化开的蜂蜜,放入三扇鏊(ao)的底鏊(鏊要用菜籽油涂抹)烘烤至呈金黄色时即成。

乾县锅盔

油旋馍的正宗做法视频,油旋馍详细教程(28)

上一页34567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