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富饶的八百里秦川的广大农村,有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古老食品石子馍。由于有悠久的历史和原始的制作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石子馍的历史,可以远溯到石器时代。据《礼记》记载:先民没有宫室,冬居窟,夏栖巢;没有火种,只好生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不知经过多少年代,“后圣有作”,才发现了火的用途。然后“修火之利,以炮、以燔、以亨(烹)、以炙,以为醴酪”。到了周代,更进一步能够“燔黍”,在供人食用的同时也祭祀鬼神。“燔黍,以黍米加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可见现代的石子馍是由古代的“燔黍”演变而来的。到了唐代,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把石子馍称为“石 饼”,作为对王朝的贡品。《资暇录》里还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石 饼本曰喭饼”。因为“同州人好相喭”(喭yan音彦,粗鲁、刚强。)每到口角相争,相持不下的时候,就要投状官府去打官司。双方都怕官司打输,坐牢挨饿,所以“必怀此饼而去,以备狴牢之粮”,故又称“喭饼”。到了清代,随着秦人官游江南,石子馍也涉足金陵,曾得到袁子才的啧啧称赞,称为“天然饼”(《随园食单》)。
石子馍,又称干馍、砂子馍,是用上白面粉,放入调料、油、盐(糖),制成饼胚;把洗净的小鹅卵石子,放在平锅里加热,把制成的饼胚放在石子上,上面再铺上一层石子,焙制而成。油酥咸香,营养丰富,携带方便,经久耐贮。不仅可以馈赠亲友、招待佳宾和产妇临蓐后食用,也是旅游者的理想食品。
大荔月牙烧饼“走南京,到北京,同州府里好烧饼。热吃脆,冷吃酥,咬一口,是空空”。这是东府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民间长期流传的歌谣。这首歌谣说的是大荔传统小吃月牙烧饼的风味特色。
烧饼,一般为圆形,实心,而月牙烧饼与其他烧饼不同,以状如月牙而得名。外皮焦脆,内瓤酥松空软,热吃凉吃均可,既是风味小吃,又可作为旅游食品。
渭南合分蒸饼“合分蒸饼”薄如纸,轻如纱,色泽白嫩,略泛淡黄,卷菜食用时,醇香绵柔又好消化,是渭南人款待亲朋的美味食品。
“合分蒸饼”不仅好吃,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民国初年,渭南故市镇有个小伙叫黄禾,与母亲相依为命苦度岁月。有位叫白芬的俊姑娘,爱上了黄禾并常帮助他母子纺纱织布。有一次,白芬亲手做一个蒸饼给黄禾母子品尝,那饼似圆柱,但在白芬的手里,像变戏法似地成了一个薄如纸、轻如纱的圆形薄片,卷菜吃时,味美异常。后来这种食品就在渭南广为流传,人们取黄禾、白芬名字的谐音,把这种食品叫“禾(合)芬(分)蒸饼。
做法:先用开水把麦面烫成絮状,再加半麦面,用冷水和好揉光,搓成长条,切成大小相等的若干面团,用擀杖擀成大小相等的圆形薄片(大小与盘子相同,薄厚以不烂为佳),再在这些薄片上均匀地抹上层油,12张为一沓地重叠在一起,用手压成圆柱形后放到锅里蒸熟,开锅后趁热用刀平拍,双手从一边小心揭撕,放到盘里就可卷菜吃了。
渭南金线油饼渭南深受人们喜爱的小吃叫金线油饼,顾名思义金线就是黄亮亮的面线团盘绕的饼,味醇油香,十分可口。
金线油饼有一段来历。据说元朝初年有一个叫金线的纱女,跟其父亲在城镇开饭馆。有个叫甄浩的官人,常在这家饭馆就餐,父女俩以最拿手的油饼款待,并拒收饭钱。后来有一次,甄官人不辞而别,只在餐桌上留下金线一团,上插银针一根。金线姑娘明白这是求婚之物,后来便与甄浩结为终身伴侣,那油饼便称为金线油饼,传了下来。
做法:先用开水把麦面烫成絮状,然后再加一半麦面,用冷水和成揉光,擀成薄片,把大油和花椒粉、葱丝、盐等均匀地涂在面片上,再把面片卷起来,用手压扁,切成细丝,用手上下一拉,盘成螺旋塔形,放到锅里蒸熟,开锅后趁热用手一拍,甩成线状,放到碗盘里就可以吃了。
合阳油酥角油酥角系合阳县传统小吃,用水、油和面,掺入五香粉,成品为三角形,故名。其特点酥脆油香,诱人食欲,既耐久贮,又易携带,诚为馈赠亲友佳点。
合阳喜糕合阳喜糕用面粉蒸成,艺人们用刀、剪、梳、筷等简单工具,与土豆泥、红枣、鸡蛋等食品,做成龙、凤、虎、麒麟、喜鹊、娃娃等各种造型。每逢婚嫁喜事随嫁奁礼品到亲家,它即赋予人们向往幸福的美好含义,而且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观赏品。合阳喜糕经风干后,可摆在家居精品柜里,或宾馆厅堂艺术长廊里,令人们赏心悦目,感受食品文化与传统工艺的精华。
淳化甜干粮金秋十月的淳化农村,不论你走进谁家,好客的主人准会端上黄澄澄、甜津津地甜干粮请你尝鲜。
甜干粮是用糜子面细做而成。做这种吃食要有个特制木模,在一块长半尺、宽寸许的硬木上,刻出比碗口小点的两个窝窝,模底有蜂有蝶,有菊有梅,周围是花边。同时涂上清油明光闪亮,压出的甜干粮上花草鱼鸟,栩栩如生,煞是好看。
糜子面做干粮,虽然费事麻烦,但确实好吃。生面先用开水烫成团,蒸熟后掺入少半生面,经揉匀后揪成小块,压入木模。出模后的甜干粮样儿极像点心。先用文火熳蒸,再有热锅上火色,烙熟放进瓷盆里,沾上湿毛巾个把时辰后,上面呈现一层湿漉漉、水汪汪的甜汁液。
糜子面还能做“窝窝”和“杠子”。窝窝比柿子略小,捏成中空而隆起,极像乳峰。杠子是把面搡成条状,上捏一道窄梁,长的盈尺,短的寸许,切成薄片,吃起来极甜。这三样食品,在当地人称“糜面系列产品”,人人爱吃,家家都做。
淳化烧馍新麦登场,淳化有做烧馍“看忙”的习俗。忙罢看忙,亲友相聚,说收成,话今昔,吃烧馍,既是龙口夺食后的洗尘,又是品尝丰收果实的聚会。
烧馍是新麦磨的细面,先烙后蒸而成。
做法是:把剁成碎末的鲜花椒叶和少许食盐,掺入发面后反复揉搓,再揪成小块,或揉成圆状,或捏成条状,圆的像蒸馍,但略呈扁平样;条状的两头尖,中间大,像布机上的木梭。无论做哪一种,都要用细竹筒、顶针、木梳等轻压出各种花纹。蒸前先需放在热锅里上火色,但只能烙一面,待皮烫成黄褐色,取出蒸熟。
烧馍因有烙、蒸两道工序,故兼有锅盔、蒸馍双重口味,吃起来软硬适中,辛香微咸,味道独特。
兴平云云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