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馒头
在漫漫的旅游途中,人们离不开衣食住行。尤其,当你一天风尘朴朴地一饱眼福地游览中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恰巧此时,你终会饥肠辘辘,哪怕有个馒头充饥,也会解燃眉之急。当你吃上一口津津有味的馒头,顿时精神焕发,心情舒畅,神采奕奕。然而,你知道馍头的来历吗?这种用发酵的面粉蒸成的食品,一般上圆而下平,没有馅儿,这叫馒头。馒头,在山西、陕西等地区则称“蒸馍”或“馍馍”,然而,在江、浙一带有馅无馅的统称为“馒头”。河北省中南部有些地区却把馒头称作“波波”的。据《畿辅通志》记载:“馒头,畿辅(指京师地区)称馍馍,顺天(河北中部)称波波”。因此,馒头在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却有各种各样的称呼和叫法,亦随不同地区而各有异称。
说起馍头的来历,据宋朝高承的《事物纪原》记载说:当时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与孟获交兵打仗时,孟获所在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一种迷信风俗,在战前,必须届时以*人头向神灵祷告,不然就很难以获胜。“*人头祭神,这是涂炭生灵,是伤天害理灭绝人性的作法”!当时,诸葛亮却竭力反对这种荒唐而野蛮的风俗。“不*人祭神,另有何法?而蛮夷人会耻笑和不答应的”!各位众将相讥反问。诸葛亮一听,但又要考虑到尊重当地风俗民情,出于无奈,只好陷于苦苦沉思中。当他踱步来到村口时,发现一个小孩用泥包着花草叶制作的上尖下平的园锥形泥块玩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他不由喃喃地点头笑道:“有了!有了!”随行众将一听惊问:“有了什么”?诸葛亮笑而合掌说:“我们不如用面包上牛羊猪肉蒸熟的食物,以此象征和代替人头来祭神,合风俗顺民情,然后出兵作战,不知各位意下如何?”从将一听,喜笑颜开,点头称妙:“此话极妙,不妨一试”!从此,每次出兵交战时,他们就用面包上牛羊猪肉馅作的人头去祭神,深受官兵和蛮夷人的称赞和拥护,从此,回回征战均获胜。因为当时把西南云贵一带的少数民族叫做“蛮夷”,因此,人们便将这种代用品统称为“蛮头”。话随时进,世风演变,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又改称为馒头,慢慢风行全国,悠悠流传国外了。
据明朝人王三聘《古今事物考》记载:“馒头谓之笼饼,出于汉魏之间”。西晋人束皙在《饼赋》中提到:“于是享宴则曼(馒)头宜设”。这种种说法均和上述诸葛亮的时代的叫法亦好相符,像猪肉馒头、羊肉馒头、笋肉馒头、鱼肉馒头等许多品种。这种所谓馒头,实则就是后世的包子。可见当时的馒头已成为受欢迎的贵重主食之一,也一定是各种各样的馅包子。明人吾丘瑞的杂剧《运甓记》中有句戏文说“晨起饱餐馒馒,夜来满饮醍醐”。据此,大概到明清时馒头和包子才区别称呼。这种大众皆可食之的“馍馍”,可能就相当于如今的馒头了。如今,人们将不带馅地称为馒头,而包子则成为带馅面食的专称,例如现在家家户户喜欢吃的糖馅馒头,则称呼为“糖包子”。然而,亦应以具软、筋、白、香的可口馒头,在中国和世界各国,则成为大众必不可少的日常主要食品而著称于世。
西安糖栲栳西安传统的回民小吃“糖栲栳”,是烧饼的一种,用“木模”制成。此小吃历史悠久,唐代韦巨源《烧尾食单》中有“八方寒食饼(用木范)”的记载。木范即今天的木模,其状如“栲栳”,故名。
糖栲栳,一般的烧饼比之它的特点是一种加入红糖、核桃仁及菜籽油制成的馅饼,吃起来皮酥馅香、甘甜味美。
西安白吉馍白吉馍虽属于饼类,但不同于烧饼、胡麻(芝麻)饼,也不同于饦饦馍,而是一种蜗牛状,两面鼓起的烙饼。因在烘烤时上下受热,中心空虚,故又名“两张皮”。既可单吃,更多的是加入腊汁肉吃更为相宜。西安街头的方便食品肉夹馍都是这种馍。
西安糖酥烧饼西安糕饼历史悠久。远在唐代,长安城里辅兴坊出售的胡麻饼很有名气。白居易在《寄胡饼与扬万州》一诗中写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说明当时胡麻饼技艺精湛,质量优良。糖酥烧饼是由胡麻饼演化而来,加入了白糖、黄桂酱、青红丝等辅料,味道更趋甜美,芳香诱人,老幼皆宜。
西安柿子面锅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