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日本在“诺门坎战役”失败后,放弃北上计划,转而向南扩大侵略,对东南亚、南太平洋地区发动进攻,结果此举严重损害了英美两国的利益。于是,美国不仅对日本实行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禁运,同时增加对中国的援助,这对战略物资本就匮乏的日本可以说是个致命打击,最终导致日本冒险的对美国珍珠港发动偷袭,意图夺取太平洋制海权。
反法斯西同盟建立,1941年后战争局势逆转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即《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后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等国相继加入。而为了遏制“轴心国”的扩张,在美苏英等国的主导下,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26个国家于1942年1月1日在华盛顿签订《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反法西斯同盟就此成立。
就在反法斯西同盟建立前后,“二战”的局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轴心国的对外攻势开始受挫。
在苏联战场,德军早期对苏联的战争进展相对顺利,但在1941年入冬以后这种局势开始改变。苏军先是在1941年9月顶住了德国对莫斯科的进攻,并在同年底发动反击歼灭德军50多万。
到了1942年,德国又对斯大林格勒发动了猛烈攻击,但却遭到苏军的顽强抵抗,结果非但没能攻占这座城市,反而消耗了德军大量有生力量。
到1943年时,战争形势开始发生逆转,苏军不仅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甚至开始对德军发动反攻。同年7月,德军意图发动“库尔斯克战役”夺回战场主动权,但再度被苏军粉碎。
在太平洋战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开始对日作战。1942年6月,日本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但因美国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最终以一艘航母的代价摧毁了日本四艘航母,太平洋战局就此发生转变,日军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御,美国则开始转入进攻。
与此同时, 日本在中国的进攻也开始进入疲态,实际上自1938年“武汉会战”后,中国战场便已经陷入了僵持状态,此后日军虽然也发动了一定攻势,但已经不如之前那般迅猛。尤其是自1942年“第三次长沙会战”以后,日军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攻势。此外,东南亚战场的日军的攻势也陷入停滞。
在北非战场,在1942年夏天时,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还在发动攻势,开罗一度告急。然而随着1942年10月英军开始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非洲的德意军队损失惨重,开始向西撤退,北非战场形势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到1943年4月时,北非的德意军队最终投降。
1943年7月,美英军队开始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而意大利则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到同年9月,意大利便宣布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