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数据》出品
有一家名叫CowManager的公司,奶牛耳朵传感器技术可提供有关牛群的生育能力、健康、营养和位置的准确信息,传感器安装在RFID标签周围。
百头之内是散户,百头以上成规模。
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州,毗邻荷兰。
一个拥有220头奶牛的家庭农场。2017年春季,农场主亨利和他的儿子们开始使用CowManager产品。两个月后,他们决定增加功能,每小时图表显示监视结果。
父子俩打出好评:“随时手机查询,提前发现得了乳腺炎的病牛。”
父子俩说:“在谷仓里给牛多留一双眼睛,总是很好的。”
CowManager可以与畜群管理软件双向对接。你用我数据,我用你数据,这意味着信息更详细、更全面。
《亲爱的数据》出品
2020年疫情期间,“手机放牧”更是“出乎意料”地派上用场。
奶农,有了帮手。
奶业,有了名利场。
这场科技时尚SHOW,中国不会落下。
2019年,有一家中国奶厂引入了业务中台。信息来源是,7月5日《蒙牛乳业业务中台项目竞争性谈判公告》。
(蒙牛全渠道业务中台项目建设,包括数字化中台规划咨询。全渠道业务中台搭建,实现商品共享、订单共享、库存共享等中台各中心能力建设,通过相关信息共享,运用智能算法自动匹配规则,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在业务中台搭建基础上,实现各周边系统的数据对接及处理。)
数据中台,是业务中台的基础。
看这个公告,可以简单理解为,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打包在一起卖。数据中台整合来自各渠道的多源异构数据,业务中台的算法和模型,为正在运行的业务提供预测和预警。
双中台,就是双剑合璧。
2019年12月17日。蒙牛乳业官网公示,阿里云中标。
《亲爱的数据》出品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首席数据官告诉我:
“阿里云获得乳业头部客户订单,这张订单是其次,更珍贵的是机会,是互联网大厂获得深度理解传统行业的机会。”
农牧行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投资人的逻辑是,市场容量。
社会价值的逻辑是,全国人民喝得上奶。
奶厂引进了物联网设备,大量非结构化的外部数据源流入,用大数据建模、测试、分析,进而预测、预警,从事后的分析,到事中的洞察和事先的预测。
奶厂引进排产系统,产量和销量能有更好的匹配,牛奶的浪费、成本的问题会按下终止键。
牛奶的供应链就好比一场接力赛,一棒接一棒,长期看来,数据和各类系统、中台对接,能把更大的价值贡献给下一棒。
牛奶从草原、牧场到商超、餐桌,机器了如指掌。
2020年1月的冬季达沃斯论坛上,蒙牛集团CEO卢敏放,表示,
“一盒蒙牛牛奶背后有170兆字节的数据”。
《亲爱的数据》出品
祖祖辈辈生活在呼伦贝尔牧民对我说:“牛粪不臭,牛奶真香”。须臾之间,中国头部科技大厂,踏足牛圈。
一些中国小型科技创业企业也在找业务切口,找局部场景。比如给奶牛安装“定位装置”。放养的几百头牲口进行清点时,发现丢失,创业公司的太阳GPS智能定位器,不用频繁充电、有防盗功能。
奶牛只顾低头吃草,
内蒙古的风挥手问好,
北海道的雪没有融化。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中日两地奶农:“这道题,太难了”。
日本人口老龄化,招不到人干活。中国农村的用工成本则越来越高,彭斌和他的极飞无人机团队常年飞奔在农田乡间,目的只有一个,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人偷偷告诉我,彭斌新买的丰田车,两年,跑了14万公里。
想要了解农务,问他准没错。
五一劳动节,终于和他小聊了一会,他告诉我:
“农村(劳动力)雇佣价格要看区域和工种,每天均价应该在一两百块钱。像开拖拉机的,或者说是一些劳动力强度比较大的,要三四百块钱,在农忙的时候,甚至能达到五六百块钱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