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培育的小叶紫檀树苗
据了解,在印度,小叶紫檀的人工培育与种植也确实已有
很长的一段历史了。
人工林小叶紫檀与野生林小叶紫檀的区别
小叶紫檀的人工林与野生林虽然同是一个树种,但是在木材的材质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基本上属于“一眼货”。
人工林小叶紫檀的心材颜色整体比较淡,偏黄,并经常有夹杂着白心。
人工林的油性也比较差,看起来明显有发*感觉。并且,在放置一段时间的人工林小叶紫檀端头,会出现明显的炸裂。
下图是天然野生林的小叶紫檀原木端头,可做为对比:
另外,人工林的小叶紫檀经现场燃烧试验后,同样有小叶紫檀特有檀香味,只是似乎没有野生林的气味那么醇厚。当然,醇厚与否仅是一种细微的感觉,不能作为区分人工林与野生林的指标。
之所以谈及其气味,是因为有一些高仿的赞比亚紫檀(血檀)原木与小叶紫檀非常相像,但不具有小叶紫檀特有的檀香味,有些商家会将这些高仿料打着小叶紫檀的印度周边料、北部料、人工林等名头售卖,通过燃烧、打磨的气味,可进行较为准确的排除鉴别。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何人工林替代不了野生林?
由于人工林和野生林在种子培育阶段即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同时后期的生长环境也明显不同。
原始的野生林大多数都位于石英岩区,一般都生长在贫瘠的低山丘陵斜坡和陡峭山岩上,经过上百年的风雨洗礼,一般都存在密度高、油性足、材质坚硬的特点。
人工林种植的地区一般生长环境都比较好,有肥沃的土壤和水分,因生长条件比较优越,其木材的径级普遍比较大。但因其生长速度比较快、时间短,所以导致了其密度、油性、硬度及木材的稳定性方面相对于野生林为低。
并且,材质形成如此大区别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矿物质元素:生长环境中的矿物质元素直接影响到小叶紫檀材质的等级。
据印度安得拉邦的物种调查研究:较高等级的紫檀木生长于Bairenkonda 地层中(二氧化硅和钾含量较为丰富),而低等级的紫檀木产出于以河流冲刷沉淀物为主的Cumbum 地层中(主要富含铁、钠、钙、铝)。
高等级紫檀对地层的特定要求,一般很难在人工林中重现,这一点可能也是人工林与野生林存在极大区别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长环境的微妙区别会对物种产生质的影响。所以,虽然海南黄花梨等很多受市场推崇的珍稀木种都尝试了人工培育与栽种,但结果基本都不如人意,最终往往都会发现,虽然种植和收获的确实是那个“树种”,但其已没有了传统概念中珍贵的“木性”了,价值也与天然野生的相差悬殊了。
市场上有多少人工林紫檀?
目前市场上的确有一部分的紫檀料是人工林的,但数量与占比均非常之少,并不是如一些木友和专家所认为的那样普遍存在。
因为小叶紫檀人工林在材质方面明显次于野生林,并且也很容易分辨,所以市场的认可度与价格均不高。而人工林与野生林的在法律上依然同样是檀香紫檀这一树种,同样受到国际濒危管制,所以,不管是人工林还是野生林,从印度运到中国的风险与渠道成本都是相同的。
从利益角度来说,木材商花费同样的渠道成本和冒着同样的风险,一般不会选择低价的人工林木材,所以目前进入国内的人工林小叶紫檀并不多。
五、小叶紫檀鉴别的误区
面对现在市场中混乱的名词与相近的木材,如何鉴别小叶紫檀成为了很多木友所关注的问题。在各商家、玩家及网络上也流传着很多的鉴别方法,对于新木友的“入门”确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很多木友都只知道其中的某一两项“片面”的方法,并且都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往往让新木友陷入误区,不足以“出门”,到了市场上照样“吃药”。
以下对常用的鉴别方法及其运用中的误区和局限性进行总结,供参考。部分图片源自木友分享,在此谢过。一:沉水(称重)法
小叶紫檀气干密度大于1,所以,即使是一颗珠子,若是小叶紫檀也会沉于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