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闽南语起源于哪里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20:52:57

五、闽南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的闽南文化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实课题。

闽南方言是闽南文化的载体。要传承、发展闽南文化,首先要保护闽南方言。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首先就要热爱自己的方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丢掉方言就等于丢掉了文化之根,就像不懂汉字就无法真正掌握汉文化一样。

保护闽南方言必须走出几个思想误区。

误区之一:方普对立(经常有人人为地把方言与普通话对立起来,“学了方言就学不好普通话”不符合事实,以晋江人说普通话为例)。

误区之二:缺乏语言自信,认为方言落后(福建是方言的重灾区,讲方言老土、不文明、矮人一等、是坏孩子,“保护方言为哪般”),方言消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方言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信息。尽管从理论上讲,有些文化现象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每一种文化现象的消失,都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损失。方言一旦衰亡,很多以方言为载体的民族艺术必然随之消亡。“在民族之间,每一种民族语言都必须得到保护,无论强势,还是弱势。语言文化是多样化的,这个‘多样化’的原则,是现代人文不可动摇的原则之一,庸俗达尔文主义鼓吹什么‘语言要优胜劣汰’,这是和现代人文主义最根本的冲突。”(裴钰《解读:联合国“世界濒危语言”地图》,博客中国09.2.21)

不保护苏州话,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是一句空话;不保护泉州话,保护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以及梨园、木偶等也是一句空话。正是这个原因,保护苏州话的口号第一次在苏州明确提出。这些年,也不断有学者发出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的呼吁。

有人把“全世界的语言消亡得只剩下最后一种”看成“世界大同”的重要标志,看成理想境界,但我们说,多语共存、和谐相处难道不是更高的理想境界吗?这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多元的。在科学技术、教育手段高度发展的时代,人们实现从单语向双语(“普通话 方言”)、三语(“普通话 方言 外语”)过渡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应该提倡多语(三语、四语,马来西亚人)和谐共存(和谐社会应当实行和谐的语言政策)。

我教过不少来自马来西亚的学生,他们大都既能讲汉语(普通话)、英语、马来语,又能讲闽语、粤语、客家话,因为马来西亚是一个典型的多种语言和谐相处的国度。

2010年10月我到印尼雅加达给研究生授课,认识了雅加达智民学校陈玉兰校长的侄女陈世裬。这位小女孩虽只有五六岁,可已能用印尼语、英语、客家话、闽南话(她父亲是晋江人、母亲是广东梅县人)和成人对话。在印尼,这样的事例并不是个案,当地的华人就是这样千方百计地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今年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10条“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方言的多样性反映了文化的丰富性。作为地方文化主要载体的方言,既是地域文化的鲜明标志,也是地方传统文化生存发展的根基。通过方言,可以了解当地社会演变、人员迁徙、民族融合、风土民情、习俗观念等状况,因而方言称得上是“文化的活化石”。方言不仅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以具体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历史文化认同感。如果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那么方言就是文化的根脉,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一方文化。不管哪一种方言消亡,都意味着某种宝贵文化的消失,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失去了闽南话这一语言环境,闽南文化的生存空间将会受到很大的挑战。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海外的华侨华人才会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特别希望其后代能通过闽南话的学习激发乡土情怀,唤醒根脉意识。

保护方言资源,传承地方文化,海内海外,任重道远!

闽南语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闽南语起源于哪里(9)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