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岩茶术语里,青蛙科动物形容词的出现频率很高。
比如,蛙皮绿。
即,青蛙表皮的颜色,绿里带着褐。
蛙皮绿,常用于形容干茶,尤其轻火茶干茶条索。
轻火岩茶的焙火情况特殊,茶叶大多没有焙到转色。
叶片自身的天然植物色素(叶绿素为主),没有大量变色。
最终保留下类似蛙皮那样的青褐绿色,不足为奇。
和蛙皮绿相比,蛤蟆背在茶桌上的讨论几率更高。
前些天还听到有人旧话重提。
指着桌上的水仙,特意将叶底倒出来。
“这茶连蛤蟆背都没有,没焙到位吧?”
显然,这是误会了。
有没有蛤蟆背,并非优质岩茶的当务之急。
有香气、有滋味、有韵味,才是好茶的最大本钱。
《2》
岩茶叶底没有蛤蟆背,是焙火不足?
不能这么理解。
按照火功高低,岩茶分轻火、中轻火、中火、中足火、足火等。
轻火、中轻火岩茶里,叶底少有蛤蟆背的出现。
即便是足火茶,也不能打包票肯定,一定会出现凸起的小气点。
这得从蛤蟆背的形成原理说起。
叶片表面分布着不少气孔。
做青走水与焙茶时,水汽通过这些气孔,往外散去。
和摊晾过程中,自然缓慢的走水状态不同,焙茶时,水分受到高温催促,往外涌出的速度更大。
一来二去,容易形成往外凸起的散热点,类似冒着泡泡的火山岩浆。
等到焙火结束,叶片内的凸起点,至此被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