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干茶、还是叶底,颜色都接近炭黑,呈现哑光状态,没有光泽油润感。
闻起来也从正常的焦糖香、烤瓜子香等焙火香气,转变成焦味、糊味。
捏起来,叶底更是没有半点弹性。
而是条索僵硬,连续泡上7、8冲,干茶还是紧紧合拢成条索状,没办法做到自然舒展。
条索炭黑、僵硬、泡不开,导致的最终结果很显然—— 没啥茶味。
病火茶泡出来的茶汤,颜色看着虽然偏深,类似酱油汤。
但喝起来却苦涩味薄,没有内涵!
《5》
三、没有老叶片和茶梗。
此前,曾有网友纳闷。
“绿茶5斤就能做一斤干茶,岩茶为什么要10斤鲜叶出一斤?”
这里,先解释一下。
岩茶不一定全都是10斤鲜叶,出1斤干茶。背后还得考虑品种、采摘老嫩等细节影响。
以肉桂为例,若青叶采摘相对合理,8斤左右出一斤,也有可能。
但不论怎么看,和常见的炒青绿茶相比,岩茶制率还是不算高。
这是因为,绿茶采摘,大多“掐尖采”,只取嫩芽细叶,后期挑茶时需要淘汰的老叶片不算多。
但岩茶却是“开面采”,不采嫩叶,更不采嫩芽,而是连梗带叶采下三叶、四叶。
做青初制结束,正式焙火之前,还需要挑掉老叶片、蜡片、茶梗,只留下干茶条索,进行焙火。(这些茶梗的重量加起来,可不轻!)
岩茶成品上,原则上不应该出现茶梗。
若是在叶底里,仍旧发现有不少老叶片、茶梗的身影。
说明这款茶挑拣不精,档次不高。
《6》
四、叶底颜色相对匀称。
岩茶的叶底颜色,受两大因素影响——做青与焙火。
做青时,随着发酵程度加深,叶片红变会更明显。
作为半发酵的乌龙茶,岩茶发酵以绿叶红镶边为宜。
三分红,七分绿足矣。
除了叶片边缘一圈保留有红边外,叶片大部分底色依旧是黄绿、偏绿的颜色。
焙茶时,随着火功越焙越高,叶底颜色会自然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