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老子)的一生,有一多半的时间是在求学或者传道解惑,真正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
看完老子的经历后,你会感觉自己还是比较幸福的。更让你明白,《道德经》就是老子的经历的诠释。
李耳的父亲,在李耳出生前阵亡,母亲产下李耳后就去世了。爷爷、妻子、堂叔、唐婶……是在李耳求学中去世。李耳对儿子李宗的照顾,离多聚少,最后李宗在异国去世。
儿时的玩伴童心、马童,是在传道中去世。
童心和李耳(老子)青梅竹马,李耳却被爷爷订婚里正孙女婷阳,童心(女)一生未嫁。
马童(男)是在传道中遇到姻缘。马童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媳,一直照顾着李耳(老子)的生活,在传道中纷纷去世。
最后是马童的曾孙马元,字徐甲,牵着青牛,陪着90多岁的老子(李耳)传道。
老子是在用90多年的岁月经历来书写《道德经》。
1.老子的父亲李乾
楚国国君给宋国大将军鱼石、鱼府许诺,如果能把镇守的彭城送给楚军,再和楚军一起攻下宋国国都,未来的宋国将由两兄弟管理,于是两兄弟叛变归楚。
宋国国君听后大怒,群臣力荐李乾收复彭城。
李乾发现战争的决胜在于楚国的援军,所以派副将淳于费带领5000人马,守住濉河的渡口,只要不让楚国主力顺利渡河,李乾主力就可以顺利收复彭城。
楚军主力几万人到达濉河南岸,因为战船运送兵力有限,运送到北岸5000人以上时,淳于费趁楚军还未休整完毕,奋力出击,歼灭渡过北岸楚军。
淳于费看到南岸的楚令尹婴齐的帅旗,想要抓住楚令尹立大功。
淳于费没有听李乾将军的不让渡河的将令,强行让部队登上缴获的战船渡河。
渡过南岸后,被楚令尹主力围而击*淳于费。
楚国主力顺利渡河后,楚国的军队在李乾的后方安营扎寨,鱼石在李乾的前方,合力之下*死李乾将军及其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