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来自我们加餐,侵权请联系删除)长沙的代表性餐饮品牌一览,品类繁多
笔者初步整理了一下,中国已存在连锁的菜系品类,已有八百多个之多。
菜系已经这么复杂了,如果加上渠道和价格,复杂层度又是成倍数上升。比如陈香贵、马记永的兰州牛肉面品类,兰州牛肉拉面进购物中心就是一个全新的、不同于街边牛肉拉面店的模式。
如果我们用关键词进行归纳,构建餐饮底层逻辑的话,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公式呢?
这个公式,就是:餐饮=产品力×组织力×品牌力
这三力,囊括了餐饮的所有底层逻辑。需要注意的是,这三力,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需要齐头并进,没有短板,才能构成一个完成的餐饮经营模型。少任何一门,餐饮经营不能长久、不可持续。
9.
餐饮的本质是平衡,是无短板
先说产品力,我们知道餐饮业有一个热词,叫“产品主义”,巴奴火锅的杜中兵还专门出了一本《产品主义》的书。
杜中兵在这本书中提到的几个概念,触及到了产品力的本质,包括:
1、产品力不仅仅指菜品,顾客体验皆产品,包括服务、卫生、环境等;
2、打造一款极致化的产品,要么做到产品最优、要么做到价格最惠(后面一句笔者添的)
3、产品是品牌的一部分,产品应寻求差异化战略。
配图:巴奴毛肚,是极致产品的代表
除此之外,产品力还包括两大关键性因素,第一个是稳定性,第二个时间性。
稳定性是产品力的第一定律。
中餐难以规模化的核心痛点,是我们极其难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标准化;即便如西贝、绿茶、海底捞这类大型正餐连锁完成了大规模开店,但是连锁规模越大,管理成本越高。即便如海底捞,门店数到1000家已是中餐直营连锁的极限值(老乡鸡、大米先生这类快餐门店门店数到达一千家以后,也难以为继)。
实际上以当前中餐业的管理水平和人才层次,中式正餐门店数到300家已经顶峰,再往上管理的边际效用滑落为负值。
管理能力的下降,就是组织力的下降,必然带来产品力的降低(餐品、服务、环境,也就是SQC下滑),产品力的降低,带来品牌力的降低,这三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产品力的另一个关键词,是时间性。好的产品力,不仅仅指的是顾客体验,还必须具备抵御历史长周期的能力。比如麻辣烫、馄饨、兰州牛肉拉面,就比日式拉面、越南粉更能抵御品类的兴衰。
配图:那些具备数万家夫妻店的品类,就是能够抵御时间周期的代表品类,比如兰州牛肉拉面品类
说起品牌力,品牌两个字,可以说是餐饮业误解最深的一个词。常规的理解里,所谓的品牌,就是一套VI,或者打广告,或者超级符号。实际上这些都不是品牌的准确定义,品牌的准确定义来自于诺伊迈尔的定义:品牌是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印象。
实际上餐饮企业有两大品牌力的鸿沟需要跨越,第一大鸿沟是体验的不一致性性。餐饮是体验消费,在消费过程中有诸多触点,决定性的有餐品、卫生、环境、服务,重要影响的有等位时长、上餐时长、便利性、价格。如此多重因素影响下,即便是极致标准化连锁的,比如海底捞或者麦当劳,顾客在不同的店,体验也不一样。
这就导致了顾客对餐饮连锁品牌印象不一致,降低品牌力,所以餐饮连锁旗下的所有门店,是一损俱损的关系。
餐饮品牌力的第二大鸿沟,渠道覆盖的有限性。中国的餐饮门店连锁,即便做到了万店规模,放在14亿人口的基数下,一家门店平均要覆盖十几万人口。比如拥有一万五千家店的蜜雪冰城,在广东仅仅只有八百多家店,这点门店数,只能覆盖广东常住二亿人口的4%。
中国如此巨大的人口规模,貌似有一个探不到底的海量市场,所以甚至有人喊出了十万家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