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吐蜜
澄沙烧饼是以过滤后较细的豆沙为馅,因其皮薄馅多,烤熟后裂口露馅,故别名“蛤蟆吐蜜”。这些各种各样的烧饼有的有馅,有的无馅,并不统一,但都是贴在炉壁上烤制而成,是胡饼做法的现代遗存。
在北方地区,还有一种称为“火烧”的,是煎制或烙制而成的。
褡裢火烧
老北京的传统美食褡裢火烧,用擀好的面皮裹上肉馅,放平底锅里煎,实际上和锅贴差不多。
驴肉火烧
河北的驴肉火烧简称“驴火”,用面皮卷着油酥擀制而成,保定的火烧是圆形的,河间的火烧是长方形的,烤好后用刀切开,里面夹上卤煮好的驴肉。
肉夹馍陕西的肉夹馍,用的是白吉馍,其实就是一种发面火烧,馍是陕西人对各种面制食品的总称。关于火烧名字的来源,据《续掖县志》记载:“火烧,即火食也。盖因沿街擎卖者高呼‘火食嗷’,遂沿‘食’与‘嗷’音按呼转变为‘火烧’,且因火烙熟而食,则烧字亦有意义。”原来火烧最早叫火食,即“火烧而食者”,北方一些地方至今仍有称火烧为“火食”的。在黄县话里,“火烧”的“烧”轻声变韵,“ao”读作“ou”,“葡萄”“樱桃”“知道”“热闹”都是这样读的。黄县人做火烧,是在发面里掺进大量干面粉,称作“炝面”,溲出的绩子硬硬的,按到专门的火烧磕子里印上图案,再放锅里慢火炼,炼好的火烧有厚厚一层疙儿,焦香扑鼻,擘开了里面是冒着白汽的白面,有股浓浓的面香。刚出锅的火烧不用就菜,空儿口就可以吃好几个。因为火烧含的水分少,在夏天也能放好几天不坏,所以可以饷远,黄县人跑外都要炼几个火烧带着。我上初中时是寄宿制,学校的伙食办得很差,连基本的温饱也保证不了,每次返校前,妈妈都会炼几个火烧装在篮子里让我带走,从周一吃到周五,初中三年一直如此,想想那时我吃了有几百个火烧吧。
黄县的火烧如果细分,可以分成四类,最著名的是当然是杠儿头火烧,其特点是面硬,徒手操作大是不易,须用一根擀面杖似的硬木杠子,一端固定在墙上,一端利用身体的重量来回压面,边压边掺入干面,“杠儿头火烧”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