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工程三种方法,土石方工程操作技巧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02:22:48

锚杆(索)施工要求有:

(1) 施工前应通过试成锚验证设计指标和施工工艺。

(2) 锚固段强度大于 15MPa 并达到设计强度的 75%后方可进行张拉。

(3) 锚杆正式张拉前,对错杆预张拉 1〜2 次。正式张拉时,锚杆张拉到(1.05〜1.10) Nt时,岩层、砂土层应保持 l0min,黏性土层应保持 15min,然后卸载至设计锁定值。(十)与主体结构相结合(两墙合一)的基坑支护两墙合一围护结构宜采用地下连续墙。采用逆作法施工时的要求有:

(1)应按柱距和层高合理选择土石方作业机械。

(2) 宜采用专用的自动提土垂直运输土石方,运输轨道宜设置在永久结构上,并经设计同意。

(3) 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0%并经设计同意后方能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需要时,也可采取措施提高早期强度。

(4) 应采取地下水控制措施,实行全过程的降水运行信息化管理。

1A415023 人工降排地下水的施工(随挖随降)

一、 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案选择

(1) 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条件、基坑支护设计和降水设计等文件,结合类似工程经验,编制降水施工方案。依据场地的水文地质、基础规模、开挖深度、土层渗透性能等条件,选择包括集水明排、截水、降水及地下水回灌等地下水控制的方法。施工中地下水位应保持在基坑底面以下 0.5〜1.5m。

(2) 在软土地区开挖深度浅时,可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 3m,一般就要用井点降水。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二、 降水施工技术

降水常用的有轻型井点、多级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真空降水管井、降水管井等方法。它们大多都适用于填土、黏性土、粉土和砂土,只有降水管井不宜用于填土,但又适合于碎石土和黄土。

(一)轻型井点

轻型井点具有机具简单、使用灵活、装拆方便、降水效果好、可防止流沙现象发生、提高边坡稳定、费用较低等优点,适用于渗透系数为 1 x 10-7〜2 x l0-4cm/s 的含上层滞水或潜水土层,降水深度(地面以下)6m 以内。多级轻型井点由 2〜3 层轻型井点组成,向下接力降水,降水深度(地面以下)6〜10m。

轻型井点管直径宜为 38〜55mm,长度 6〜9m,水平间距宜为 0.8〜1.6m;井点管排距不宜大于 20m,井管内真空度不应小于 65kPa; —台真空泵(射流泵、隔膜泵)机组的总管长度不宜大于 100 (80、60 )m。

(二) 喷射井点

喷射井点降水设备较简单,排水深度大,比多级轻型井点降水设备少、土方开挖量少,施工快,费用低,适用于渗透系数为 1 x 10-7〜2 x l0-4cm/s 的含上层滞水或潜水土层,降水深度(地面以下)8〜20m。

喷射井点管直径宜为 75〜100mm,水平间距宜为 2〜4m;井点管排距不宜大于 40m;每套机组的井点数不宜大于 30 根,总管直径不宜小于 150mm,长度不宜大于 60m。

(三) 真空降水管井

真空降水管井设备较为简单,排水量大,降水较深,较轻型井点具有更大的降水效果,水泵设在地面,易于维护,适用于渗透系数大于 1xl0-6cm/s 的含上层滞水或潜水土层,降水深度(地面以下)大于 6m。非真空的降水管井适用于渗透系大于 1 x 10-5cm/s 的含水丰富的潜水、承压水和裂隙水土层,降水深度(地面以下)大于 6m。

管井井点管直径不宜小于 200mm,且应大于抽水泵体最大外径 50mm 以上,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5m,真空管井井管内真空度不应小于 65kPa。

(四) 截水

截水即利用截水帷幕切断基坑外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内部。截水帷幕的厚度应满足基坑防渗要求,截水帷幕的渗透系数宜小于 1.0xl0-6cm/s。截水帷幕常用高压喷射注浆、地下连续墙、小齿口钢板桩、深层水泥土搅拌桩等。

落底式竖向截水帷幕,应插入不透水层。当地下含水层渗透性较强、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坑内井点降水相结合或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水平封底相结合的方案。

(五) 井点回灌技术

井点回灌是将抽出的地下水(或工业用水),通过回灌井点持续地再灌入地基土层内,使地下降水的影响半径不超过回灌井点的范围。这样,回灌井点就以一道隔水帷幕,阻止回灌井点外侧的建筑物下的地下水流失,使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变,土层压力仍处于原始平衡状态,从而可有效地防止降水对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影响。

1A415024 土石方开挖施工

一、土方开挖

土方幵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一)浅基坑的开挖

(4) 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当用人工挖土,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 150〜300mm—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 200〜300mm 厚土层人工挖除。

(5) 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在基坑四周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或采用井点降水,将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 500mm 以上,以利挖方进行。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包括地下水位下回填土)施工完成。

(6) 雨期施工时,基坑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应在坑顶、坑底采取有效的截排水措施;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撑情况,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7) 基坑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排水、降水系统等经常复测检查。

(二)深基坑的土方开挖

在深基坑土方开挖前,要制定土方工程专项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要对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及周围环境进行必要的监测和保护。

(1) 深基坑工程的挖土方案,主要有放坡挖土、中心岛式(也称墩式)挖土、盆式挖土和逆作法挖土前者无支护结构,后三种皆有支护结构。

(2) 分层厚度宜控制在 3m 以内。

(3) 多级放坡开挖时,坡间平台宽度不小于 3m。

(4) 边坡防护可采用水泥砂浆、挂网砂浆、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方法。

(5) 防止桩位移和倾斜。打桩完毕后基坑开挖,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6) 采用土钉墙支护的基坑开挖应分层分段进行,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于 30m。

(7) 采用逆作法的基坑开挖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盆式开挖,先形成中部结构,再分块、对称、限时开挖周边土方和施工主体结构。

三、土方回填

(一) 土料要求

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有机质大于 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填方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

(二) 基底处理

(1) 清除基底上的垃圾、草皮、树根、杂物,排除坑穴中积水、淤泥和种植土,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2) 应釆取措施防止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

(3) 当填土场地地面陡于 1/5 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形,阶高 0.2〜0.3m,阶宽大于 lm,然后分层填土,以利接合和防止滑动。

(三) 土方填筑与压实

(4) 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 λc表示。

压实系数为土的控制(实际)干土密度化与最大干土密度ρd的比值。最大干土密度ρdmax是当最优含水量时,通过标准的击实方法确定的。填土应控制土的压实系数 λc满足设计要求。

1A415025 基坑验槽方法

土石方工程三种方法,土石方工程操作技巧(9)

建(构)筑物基坑(槽)均应进行施工验槽。基坑(槽)挖至基底设计标高并清理后,施工单位必须会同勘察、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共同进行验槽,合格后方能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一、验槽具备的资料和条件

(1)勘察、设计、建设、监理、施工等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到场;(提前通知工程所在地的质监站)

(2) 地基基础设计文件;

(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可不进行时除外);

(5) 地基处理或深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报告;

(6) 基底应为无扰动的原状土,留置有保护层时其厚度不应超过 l00mm。

二、 天然地基验槽

1. 天然地基验槽内容

(1)根据勘察、设计文件核对基坑的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标高;

(2) 根据勘察报告核对坑底、坑边岩土体及地下水情况;

(3) 检查空穴、古井、古墓、暗沟、地下埋设物及防空掩体等情况,并应查明其位置、深度和性状;

(4) 检查基坑底土质的扰动情况及扰动的范围和程度;

(5) 检查基坑底土质受到冰冻、干裂、受水冲刷或浸泡等扰动情况,并查明影响范围和深度。

2. 天然地基验槽前应在基坑(槽)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检验,检验数据作为验槽依据。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1) 承压水头可能高于基坑底面标高,触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时;

(2) 基坑持力层为砾石层或卵石层,且基底以下砾石层和卵石层厚度大于 lm 时;

(3) 基础持力层为均匀、密实砂层,且基底以下厚度大于 1.5m 时。

三、 地基处理工程验槽

对于换填地基、强夯地基,应现场检查处理后的地基均匀性、密实度等检测报告和承载力检测资料。

对于增强体复合地基,应现场检查桩头、桩位、桩间土情况和复合地基施工质量检测报告。

对于特殊土地基,应现场检查处理后地基的湿陷性、地震液化、冻土保温、膨胀土隔水等方面的处理效果检测资料。

四、 桩基工程验槽

设计计算中考虑桩後基础、低桩承台等桩间土共同作用时,应在开挖清理至设计标高后对桩间土进行检验。

对人工挖孔桩,应在桩孔清理完毕后,对桩端持力层进行检验。对大孔径挖孔桩,应逐孔检验孔底的岩土情况。

五、 验槽方法

验槽方法通常主要采用观察法,而对于基底以下的土层不可见部位,要先辅以钎探法配合共同完成。

(一)观察法

(1) 观察槽壁、槽底的土质情况,验证基槽开挖深度,初步验证基槽底部土质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观察槽底土质结构是否被人为破坏。

(2) 基槽边坡是否稳定,是否有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存在,如地下渗水、坑边堆载或近距离扰动等(对难于鉴别的土质,应采用洛阳铲等手段挖至一定深度仔细鉴别)。

(3) 基槽内有无旧的房基、洞穴、古井、掩埋的管道和人防设施等。如存在上述问题,应沿其走向进行追踪,查明其在基槽内的范围、延伸方向、长度、深度及宽度。

(4) 在进行直接观察时,可用袖珍式贯入仪或其他手段作为验槽辅助。

(二)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动力触探进行基槽检验时,应检查下列内容:

(1)地基持力层的强度和均匀性;

(2) 浅埋软弱下卧层或浅埋突出硬层;

(3) 浅埋的会影响地基承载力或地基稳定性的古井、墓穴和空洞等。

轻型动力触探宜采用机械自动化实施,检验深度及间距应满足下表 1A415025 要求。检验完毕后,触探孔应灌砂填实。

土石方工程三种方法,土石方工程操作技巧(10)

今天关于「一建实务」土石方工程施工(文整理/cc) 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有疑惑欢迎在留言交流互动。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