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很多中老年人最爱的运动方式之一。每天早晨起来,洗漱完毕,在河边或者公园中小路上,稍微跑上半小时,是很多中老年人的每天必备运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跑完步或者其他运动结束之后,总有一段时间小腿疼得厉害,感觉就像是骨头被什么东西挤到了似得,休息一会疼痛感觉会慢慢消失,但下次运动之后又会出现。读到这,是不是想到自己曾经有过这种经历呢?
因为这种症状的发病率很高,经常跑步的人群中,大约有一半左右的人出现过上述情况。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导致小腿骨疼痛的根本原因,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MTSS)。
为啥会得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和运动有密切的关系,肌肉控制身体的运动,所以自然和肌肉有很大的关系。在内踝上方8厘米左右的地方是很多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疼痛点,这个位置正是胫骨后肌和趾长屈肌交汇的地点;比目鱼肌和趾长屈肌的起点,也和此病症疼痛部位相吻合。
比目鱼肌、趾长屈肌和胫骨后肌这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会长时间牵拉筋膜(俗称筋,主要作用是连接骨骼和肌肉),导致胫骨筋膜长时间处于牵拉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会导致筋膜受损,从而引起骨筋膜的慢性损伤,导致损伤处疼痛。
此外,因为小腿部有些肌肉会跨越踝关节内侧,止于足底,所以有学者认为,小腿部位的疼痛和足部关系也很密切。当足部的骨骼结构因为老化、病变发生形态变化,引起脚部受力的改变,这种情况下长时间运动就很可能导致小腿肌肉受力发生改变。
如足部纵弓角度发生改变时,会导致足后旋力量降低、足内旋所需要的力量更大,就会导致肌肉牵拉筋膜的力度更大,从而导致小腿部位筋膜的损伤,引起疼痛。
除了肌肉问题外,肌肉收缩时也会对骨骼产生压力,一般情况下,这种压力对骨骼的生长是有利的,可以通过损伤——修复——加固这三个过程提升骨骼的强度。但若是长时间持续性、反复性的刺激,损伤还未修复又产生了新的损伤,就破坏了骨形成的过程,可能会引起骨骼的疼痛。
骨骼疼痛,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进行X线检查。但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并不会引起明显的骨折,仅会出现一些皮质骨的微骨折,仅凭借X线片很难确定。一般可以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