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对拼多多的了解,站在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去体会“用户在APP里的行为”。上图可以很清晰的看出,用户行为有4条路径,2种用户角色,一种用户是拼多多的忠实用户或者是尝新用户,主动在拼多多里产生交易行为,为了获得便宜的价格参与拼单,或者发起拼单。
- 第一类用户目标就是用低价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低价的方式有低价拼单、参与领红包、转盘抽奖、砍价等多种方式,核心方式是参与拼单,也是拼多多产品的核心。
- 第二类用户通常属于被动参与,拗不过熟人之间的情分,或者是好奇心理而参与试试看,常为大家熟知的就是“砍价”和“1分钱抽奖”,拼单链接大家还是比较少见的。
所以综上,用户的行为都是一个逻辑,主动的低价买到商品,或者被动的帮助别人低价买到商品,核心关键词就是“特低价”。29.9元的皮鞋、19.9元的大衣都是首页热销款。
2. 拼多多的用户是怎样的?
拥有“特低价”购物行为偏好的用户是从哪里来的呢?都有哪些可具体化的特征呢?
从艾瑞监测的数据能看到一些性别地域年龄方面的分布:
从下图可以发现,拼多多用户女性是男性的3倍,35岁以下的青年才俊占比超过80%,可见占比最大的用户群是青年女性。
比较疑问的是为什么这么多的年轻人追求超低价的商品呢?是买房后无奈?还是被拼多多刷屏的链接带进坑呢?
在非拼多多的核心用户眼里,淘宝里的产品也有非常物美价廉的,他们能买到适合自己价位的产品,也大致对淘宝里的商品价格有足够的认知,对网购不存在信息差。但这群人只占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63%左右,还有很多人没用过淘宝和京东。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眼里已经是普遍使用的支付宝,都还在做邀请新人送红包的活动,而且力度越来越大。对于我们身边年轻人来说,这个拉新的奖励想拿都没有渠道去找用户,顶多是自己主导着给父母亲朋开一个账户。
当你告诉父母亲朋“邀请注册支付宝就能拿到现金奖励”时,他们还是蛮兴奋的,觉得赚零花钱这么容易啊,甚至会把他们圈子的人都拉着注册一边支付宝。
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信息差,在电商领域也一样,仍然有大批大批的用户没有体验过网购,主要原因是缺乏网络、缺乏线上支付渠道、缺乏物流等基础设施,导致网上购物不方便,还不如去集市等批发市场采购。
拼多多的用户对“特低价”很敏感,在能承受的质量范围之内,价格越低越好。因为这些用户能够花的钱并不多,20元以上的东西可能就需要犹豫一下“到底是不是必须要买?”。
他们平时的消费场所也几乎不在大型商场,而是各种集市、10元店和路边摊,对淘宝不熟悉,没用过支付宝,忙于生活,几乎没有双休日。所以他们的核心诉求其实就是“如何低成本的把生活继续过好。”
3. 拼多多怎么就解决了用户需求?
随着ov把手机店铺设到了四线五线及乡镇市场,越来越多互联网普及滞后人群用上了智能手机。有了智能手机,就会安装微信跟家人们视频沟通,当微信红包横空出世时,互联网支付滞后人群又感受到了钱在微信钱包里的便利,想提现到银行卡时发现微信要收手续费,觉得很不划算,于是就用账户里的钱用于日常的红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