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辂 画像)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3年。
这一年的浙江淳安,出生了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
此人姓商名辂,生的威风凛凛,仪表堂堂,一米八的大高个儿,唇红齿白,好看劲儿就甭提了。
长的帅也就算了,商辂同志的学习成绩还十分优秀,乡试第一名,会试第一名,到了殿试,还是第一名。
要知道,本朝从太祖开国到思宗皇帝殉国,二百多年里,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者,只有两位。
一位是黄观,一位则是商辂。
黄观同志是洪武二十四年的三元获得者,但后来因为不愿屈从永乐皇帝而选择了自*殉国,所以直接就被朱棣给除名了。
(黄观 画像)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商辂就成了大明王朝唯一的三元选手。
连中三元,那可不是吹出来的。
朝廷对这位大才子十分重用,于是委任其翰林院编撰的职务。
这倒是有点尴尬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入翰林。
不过这也是明代读书人时常遇到的情况。
大家勤学苦读,用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在科举考试里摸爬滚打,朝廷又层层筛选,好不容易考中进士,本以为终于可以迎来人生巅峰,结果的确是被朝廷授予官职了,但单位是在翰林院,职位大都是些学士、编撰、侍讲之类的闲职。
而这类职务的工作内容,通常是在翰林院里接着读书。
好家伙,我读书是为了致仕,是为了当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给我一堆前朝的史书,让我缝缝补补,编撰修缮是几个意思?
(翰林院)
但幸好,虽然朝廷里的达官显贵们对商辂并不重用,但当时的明英宗朱祁镇还是很看好这位学习成绩优异的读书人的。
辂丰姿瑰伟,帝亲简为展书官。——《明史》
诸位可能会问,什么叫展书官呢?
这很简单,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
展为展开,而书为书本,展书的意思就是,商辂要在皇帝读书之时,替皇帝打开书本。
是的,作为帝王,他的身份是极为雍容华贵的,按作者的理解,如果皇帝愿意,那么他一生之中亲力亲为的事儿只有两件,第一件是上厕所,第二件是做爱。
除去这两件,其它事情都可以让别人代劳。
即是如此,皇帝读书翻页,自然也有人帮忙。
明眼人都知道,能替皇帝翻书,自然就能跟皇帝说话,能和皇帝说话,搞不好就能给皇帝留下好印象,从此仕途发达,扶摇直上。
但很可惜,商辂同志没给皇帝翻两天书,皇帝就出去打仗了。
皇帝打的这场仗在明朝历史上也很有名气,即“土木堡之战”。
这场战役的名字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却包含了很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