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六年,李世民驾幸岐州,当时年仅十四岁的李承乾,奉命监国!
李世民对李承乾的宠爱,由此可见一斑了。
照理来说,能够让老爹如此信任,李承乾又恰好十分贤明。他的太子位,本该是非常稳妥的,等到李世民去世之后,他也可以顺利即位,不会遇到任何问题。
但可惜的是,在贞观十年这一年,李承乾遇到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二个转折点。
这一年,李承乾的生母长孙皇后去世。
长孙皇后的去世,对于整个唐朝来说,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位曾亲自陪着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奇女子,性情极其温婉。可以说,李世民能开创自己的贞观盛世,能容得下魏征这样的谏臣,就是因为长孙氏的存在,给了性格刚猛的李世民,填补了一块温柔的自留地。
正是因为长孙皇后的去世,在仅仅一年之后,李世民才会再次开始选秀女。正是在这一年,后来成为一代女帝的武则天,正式进入了皇宫,开始了她传奇的一生。
同时,因为长孙皇后的离世,李世民和李承乾这对父子,开始渐渐出现了一丝裂痕。
这丝裂痕,倒不是李世民开始不再宠溺李承乾这个太子,而是因为父子之间,因为缺乏母亲这个角色居中调节,沟通起来会十分困难。
这种关系,其实可以类比于今天的单亲家庭。如果是母亲早逝,父亲自己将孩子养大,父子之间,多半会有严重的沟通障碍。而当时李世民一家的情况,其实就属于此类。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年仅36岁。当时李世民39岁,李承乾17岁。
贞观十年之后,生长在单亲教育环境下的李承乾,生活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加上一群古板文臣的教育,终于让这个正处于叛逆期的少年,误入歧途。
当做作为太子老师的孔颖达、张玄素等人,恨不得无时不谏,绝不允许李承乾犯任何错误。后来李承乾宠幸一名太常乐人,李世民因为害怕李承乾玩物丧志,直接把这名太常乐人给*了!
这就好比今天一个上高中的孩子,每天无时无刻不在老师的监督下学习。好不容易喜欢上了一个明星,结果老爹为了怕耽误孩子学习,把孩子收藏的所有有关明星的东西,一把火都烧了。
别说是在皇家,就是在现代的普通家庭里,家长如果这样做,除了让孩子更加叛逆之外,恐怕再无别的选择了。
而作为太子,李承乾一旦开始叛逆,那结果可就严重了。
除此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时开始逐渐叛逆的李承乾,更是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问题。
自己兄弟的夺嫡挑战。
当时李承乾面对的挑战,主要来自于自己同父同母的兄弟李泰。
李泰也是长孙皇后所生,是李世民的嫡次子。对于李泰,李世民同样是极其喜欢。而且,因为李泰不是太子,李世民对李泰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按照朝廷惯例,所有皇子成年之后,必须去各自封地就藩。但李世民出于对李泰的宠爱,等到李泰成年之后,依然将李泰留在长安。
李世民这样的作为,更坚定了李承乾的误会,让李承乾误会李世民想要换太子。
贞观十六年,当时24岁的李承乾,在自己岳父侯君集等人的谋划下,仓促发动政变。这场政变,最后以失败告终。
遭遇太子谋反的李世民,这时终于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但这个时候,却为时已晚。李承乾谋反已是事实,就算李世民想要维护他,李承乾也不可能再做皇帝,大臣们是不可能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