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的用餐环境非常的高雅,为食客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的气氛。并且店里的食物多表现为简单之美。糕渣的外表是金黄色的,虽然看着很温和但是其实里面的馅料可能非常烫嘴,这与宜兰人“外冷内热”的性格相似。但是这种小吃一定要趁热吃才美味,所以许多第一次尝试这种小吃的人很容易被烫到舌头。
渣糕是属于经济贫困的年代的一种小吃,在那个时期,每每有主人举办宴席,都快呀留下一些鸡肉,猪肉,虾这些菜尾,人们觉得浪费可惜,就用太白粉,玉米粉混合这些菜尾然后用火煮成膏状,再包裹上一层面粉放入锅中油炸,这样做出来的食物竟然非常美味,而久之就成为了在当今流行的一种小吃。
正是因为以前人们的节省,但是这种小吃创造并流行起来,糕渣更是表现出了一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美好品质,似乎更是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要盯着残羹冷炙叹息,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也能变成美味的食物。糕渣的发明的带走戏剧性,人们在食用那滚烫的内馅时似乎都会发现似曾相识。
除此之外糕渣的寓意更为深厚,这种小吃仿佛提醒着人们,如果一件事物的热情太过,也会令人望而却步,糕渣的冷与热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矛盾和悖论。在我们生活中不免会遭受两难的情景,即使外面的世界冰冷无情,但是只要内心点燃了温暖的火光,就会含蓄而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