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被关注的,特别是自己不错的表现不但被关注到了,而且还得到了肯定,那么孩子还是会愿意主动克服很多的困难而去做好更多事情的。
反之如果我们强调太多不足之处,确实很多时候也能达到“引起关注”的效果,而孩子对“是非”是缺少认知的,那么很可能因为我们强调“不足”而导致孩子畏缩不前,因为孩子都会怕“万一做错了、没做好”被批评的结果。
这点希望家长一定要注意,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学习还是非学习的事情在这个年龄段尽量采用这种方式。
2、尽量给孩子一个“专属陪伴时间”
家长不是说“半小时”就能写完吗?我们姑且认为家长的判断是准确的,即孩子确实应该是在半小时就能够写完这些作业。
那家长是不是真的拿不出这半个小时来陪孩子一起完成作业呢?
如果不行20分钟行不行?
再不行10分钟、10分钟的陪或者5分钟、5分钟的陪行不行?
如果可以,那就把这个时间变成属于她的“专属陪读时间”。
陪的时候就是全身心地陪,坚持的原则还是上面说的——多肯定孩子的积极表现,给孩子赋予积极的能量。
孩子写得太慢家长可以说:“你写得真仔细,以后的字肯定能写得非常好看,现在写不好是因为你手腕力量不足,没关系,你只要认真写,慢慢就会越来越好了……”
孩子开始有点要走神、不够专注了的时候,家长可以说:“(⊙o⊙)哇,你已经坚持认真书写10分钟了,真厉害,你认真学习的样子好可爱好棒!我们再坚持一下,看看还能保持多久这样的状态好吗?”
孩子总是写错、写不好开始有些烦躁了,我们可以说:“写错了没关系,每次写错了我们看看是哪里错了,是太着急了还是没仔细观察,后面只要能够注意这些问题出错就会越来越少了,你看你现在比以前就进步很大了……”
孩子在写的过程中不要打断孩子、影响孩子,等到了孩子写完某些内容或者发现孩子已经要坐不住了,的时候,再说这些,这样会又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回作业上。
当然了,这个“专属时间”不要局限为只是“专属陪读时间”。
在这个时间里我们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或者说我们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有一个属于某个孩子的“专属时间”——比如一起读读书、一起聊聊天、一起玩个什么东西、做个事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