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是面对下图这种连续止损的震荡走势,作为单均线使用者,肯定会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减少亏损的交易次数呢?
能想到的方法,无外乎两种:
通过基本面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将维持震荡走势,进而对这一阶段出现的交易信号,不做反应,从而过滤掉这段时间内的止损交易;
添加技术指标,构建中性区域,过滤掉一部分止损的交易。
两种方法,都是基于过滤的思想。
前者更多的会依赖于基本面分析,比如基本面数据显示未来一段时间供求两端在某个价格区间将形成相对平衡的状态,那盘面维持震荡走势的可能性就很大;亦或者是单纯的个人感觉。其过滤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主观判断的准确度。判断对了,可以减少很多的亏损交易,判断错了,也可能错过大的趋势利润。
后一种方法,构建中性区间,最直接办法是作包络线。一条移动平均线,向上和向下各移动一定价格百分比的距离,就构成了上下包络线,两条包络线之间就形成了一个中性区,用于过滤过于灵敏的交易信号。
比如,仍旧选取20日均线,在距离均线上下各3%价格的位置做上下包络线,交易规则变为:当价格向上突破上包络线时,开仓做多,持有多单时,当价格下破中间20日均线时,多头平仓;做空则与之相反。
还是那段震荡行情,使用包络线后,我们可以看到,止损的总次数由原来的9次大幅下降到只有3次(图中蓝色连线)。进一步观察,如果我们继续放大包络线距离,连这3次止损也都可以过滤掉。既然如此,我们尽可能的放大过滤区间,效果是不是更好呢?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过滤区间放得越大,进场信号越迟钝,行情需要连续向一个方向走出更大的幅度之后,才会触发相应的开仓信号,这样即便在获利的交易中,也会损失掉相当一部分的利润,比如图中1-3这三次交易(图中红色箭头所示)。
这就如同筛子筛米一样,筛眼太小,碎石杂质过滤得不够干净,筛眼太大,米也会跟着被筛掉一部分。所以这里面也要把握一个度。
到了这一步,爱思考的交易人,一定还会更进一步:能不能出趋势的时候,我把进场信号调灵敏些,而震荡的时候,把入场信号调迟钝些呢?
这不是想要好处占尽嘛!哪有那么好的事呢?
不过认真去分析市场走势特征之后,我们还是会发现,在时间维度上,去看商品价格的K线图,总有那么一些时期,市场走势平稳,波动率低,而又有那么一些时期,市场犹如坐在火药桶上,上窜下跳,波动率暴增。
如果用固定的包络带宽度去做不同波动率的行情,显然效果不会太好。于是人们想到了用价格波动的标准差去构建上下轨,布林带因此应运而生。
布林带是在移动平均线的两侧各使用一条含两个标准差的带。两个标准差理论上讲可以涵盖随后绝大部分的价格波动。同时标准差的计算涉及调整平均价格的偏离,使得布林带对近期价格的变化反应更灵敏。这样布林带的宽度也会随着市场波动率的变化扩张和收缩。
通常的布林带参数选择上,也是使用20日的移动平均线作为中轨,两个标准差构建上下轨。进出场规则上,同上述的包络线进出场规则一致。
还是选取前面相同时期的行情进行测试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