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典型的自主品牌式接地气设计确实为国人的使用习惯做足了功课。不过仔细想想,车云菌似乎有些自己不成熟的小想法。
首先,面对移动互联中手机对于车机的冲击,主机厂们无一例外不在思考如何与之抗衡,但过于生硬地将手机的属性照搬到车内,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汽车的根本属性是作为交通工具的代步功能,而车机上的功能只是作为辅助出行的意义存在,直接将移动互联搬到车内似乎有些喧宾夺主。如果更多地让副驾驶或停车的时候操作,那这究竟是方便还是不方便呢?近些年涌现出来的像语音、手势操作、驾驶辅助、AR等各种车内黑科技,似乎为的都是让驾驶员能将注意力更专注在驾驶上,而不是产生一些看似酷炫实则分散驾驶员精力的功能。也许在我们开发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车机系统之前,我们要先弄清车机的智能和网联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其次,语音功能看起来很炫,但并不支持自然语言,也就是说像“我饿了”这种语句系统是听不懂的,而是要说“搜索(导航)附近的饭店”。对于当前语音人工智能里重要的一项技术,对自然语言的不支持是车主获得智能和亲切感的一大屏障,尤其是目前市场上已经开始逐渐有支持自然语言的语音识别出现了。
另外,通过车牌号就能查到车主的信息,连上前搭讪的步骤都省了,确实方便得很。不过,如果对方的车主不愿意收到这种友好的问候怎么办呢?在如今这个越来越强调隐私的时代,信息过分地透明化是否与整体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呢?
从这次上市前的试驾来看,所谓的智能助手噱头是非常足的,功能琳琅满目,短时间内能吸引到很多人的眼球,尤其是迎合了更多年轻人追求互联功能的口味。但从体验上来讲,也许是由于试装车的原因,至少语音识别的成功率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在收听网络电台的时候还会误触发语音功能。从长远来看,做好品控,从更多人机、做工细节入手,也许更能获得好的口碑。
年轻化设计和空间是优势
从2016年来看,整个SUV市场尤其是小型SUV市场的发展继续一路高歌猛进,在销量排行的上方已经占据了一分天下,紧追紧凑级SUV的份额。尤其是受到合资品牌的鼓励,虽然市场已经趋向于红海,自主品牌们仍然在继续补充更多小型SUV进入市场。